规划综合辅导:城郊景观异质性和城市生态建设
来源:优易学  2011-7-20 12:37:5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3 城郊景观异质性

  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城郊景观的异质性导致城郊景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利于其稳定发展。城市景观包括中心市区,卫星城镇,以非农业活动如工业、服务业等为特征。人口、物质信息、生产、生活、娱乐、市政、交通和污染等集中在以人造事物为主的城镇范围内,属于极大地改变了自然景观生态特点的文化景观。农村景观包括农田、种植园、人工林地、农场、牧场、鱼塘,以农业活动为特征,是人类在自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与人为结构相结合的景观。城郊景观是城市景观和农村景观的结合与统一。

  维持景观异质性是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对城市景观来讲,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环境敏感区,这类地区往往极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环境敏感区通常包括生态敏感区、文化敏感区、资源生产敏感区以及天然灾害敏感区等。其次,对现有的景观结构要进行完善。如城区改造,住宅小区建设,主要交通干线的营造等。这些是发挥城市功能的基础,只有保证景观结构的合理与完美,才能实现景观功能的高效发挥。城市建设中,一般是建筑物斑块和道路廊道占优,而绿地斑块和行道树廊道较少,比例严重失衡,为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增加绿色廊道及绿地斑块,并合理地布设于街区之中。城市的绿地建设,不仅要求数量多,而且要分布均匀,大小斑块配置合理。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大型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对景观有益。小的植被斑块可作为物种迁徙的中转地,保护与规划分散的稀有种类或小生境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所以,大小斑块应当互相平衡存在,不能互相取代。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时,应坚持多样性原则:补充自然成分,协调景观结构;增加绿化物种;廊道、斑块形式多样。这样可维持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对郊区的防护林带、农地、林地也合理布设,使天然与人工的绿色生态系统发挥作用,以多元化、多样性为追求目标。如北京的城市建设,除了对现有的城区结构进行部分改造外,从景观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异质性为目标。据专家建议,从郊县至市区应建立三个绿化生态圈,以形成稳定、具有保护性的网络。

  第一圈是山地水源涵养生态圈,主要是山区,面积占全市62%.包括四个带:低山果林带,中山水源涵养林带,上中山草甸带,山间盆谷水库。该圈的经营措施是天然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第二圈是防风固沙—农林果生产带生态圈。主要指郊区的平原地区,约占全市面积的32%,包括三个带:防风林带,沙地果林带,基本农田带。经营措施是,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复合农业。第三圈是城市调气防污美化生态圈,即城市隔离地区,总面积约240万hm2.经营措施是:城市隔离片林建设,大型绿地和公园建设。根据上述要求,北京城市建设也应该依据景观异质性原理进行总体规划。《北京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在市区中心大团和十个边缘集团之间,用绿化隔离,规划的绿化隔离地区总面积为240万hm2,至2003年要完成100万hm2的绿地面积,在近郊建成100个绿色产业园和体育公园,逐步实现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绿化。针对目前存在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单体规划之间缺少一个城市设计环节的问题,应对全市的工厂、学校、机关单位、商业区、开发区,特别是住宅区,进行全面的绿化规划,发展立体绿化是解决中心区缺绿少树的比较实际的办法,应在城区推广。在绿地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减少或放弃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整齐,精心修饰的以视觉美为主的精致景观设计方法,而代之以具整体美的有机景观设计法。如广场应尽量减少水泥铺设,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改节日摆盆花为花卉入地。开发区绿化要根据绿化设计与水平确定物业资产估价,分期开发。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建设中,草坪建设要适度。草坪除了有吸碳呼氧,蓄水保水,防止地表径流等生态功能外,还有特殊的美学效果、景观效果。与国际大都市接轨,大面积的草坪是必不可少的,但据景观异质性的原理要求,乔本、灌木的生态功能是其他植物材料不可替代的,以草坪代替树木是不可取的。从整体角度考虑,一个现代化城市,其城区与郊区的美化、绿化是相互融合的。在前述的三个绿色生态圈内,要积极发展城市林业,“森林进城,园林下乡”是发展方向。首都城市林业的主要功能是环境功能,风景游憩功能和经济生产功能。林业要为城市功能服务。在充分发挥环境功能的前提下,要建设和改进重点区域的风景游憩林,丰富树种组成,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提高风景林的美景度和观赏功能。在市区特别要做好夏季增花,冬季增绿,总体提高植被覆盖的工作。总之,城郊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对城市建设意义很大,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异质性原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城市建设必须与生态规划结合;

  ②城市建设改造时要保护和补充绿色景观要素;

  ③城郊景观格局布设合理,增加绿色生态系统;

  ④城市美化、绿化与郊区防护相结合,物种多样,搭配合理。

  对于北京的城市建设来说,城市林业在城市规划中具有明显的作用,主要有三条措施:

  一是在规划的城区与郊区之间建设一道隔离林带,把城区发展控制在隔离林带以内,保证了北京城市分散集团式布局的形成。

  二是在主要干线公路两侧营造宽幅林带,形成绿色廊道,既利于异质性的增加和维持,又具有防护和美化功能。近几年来,在总长500km的干线公路两侧共植树500多万株,不仅美化环境起到了防护作用,而且还规范了总体布局,防止滥垦乱建,维护了城市景观规划的完整性。

  三是在郊区各县区建设环城片林,要求“先见林,后见城”。既限制了郊县的盲目发展,又维持了城郊景观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城市林业规模要求具有点、线、面结合布局的森林网络,绿色覆盖率大,多从景观考虑布局,要生产、观赏、旅游相结合。而城区绿化多偏重具体微观环境,重美化,较精致,室内外个体绿色面积有限,多重植物配置和人工造景,注重观赏性。

  从景观研究的尺度上看,城郊林业是一统一整体,包括市区、郊区的林业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①城区绿化、美化、香化、园林化。乔灌草结合,见缝插绿,构成城区绿化体系。②近郊林果带(片林)。包括近郊果园、近郊公园、防护林等。具有生产、休憩功能,辅助、调节城区的环境。③远郊森林带(片)。包括风景林、森林公园、各种防护林带及其他森林类型具有较完备的森林体系,较全的森林功能,可供森林旅游、疗养、度假、野营、探险等。城郊林业分层不一定明显,因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条件等不同,有时呈现出环带浑然一体的体系,有时则各层相间,层内又分层的景观。因此,应用景观异质性原理指导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十分有意义的。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