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综合辅导:评判城市景观设计弊端
来源:优易学  2011-6-24 14:38:1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俞孔坚城市需要“反规划”

  俞孔坚提出了“反规划”概念,即城市规划与设计应该优先城市基础设施,而不是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

  他说,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是先测算城市人口,然后划出红线,在红线内建筑适合人居住、生活的景观,这种规划方法一开始就错了。城市发展是不可预测的,而规划师、设计师及开发商、决策者总想按自己的理念来安排城市,造成了城市规划和生态主体的颠倒,结果我们的规则设计反而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从1980年和2001年北京城市规划图可以看出,有很多东西不合理,却很难改变了。

  俞教授认为,湿地不必填埋,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城市真正溶解在农田里,而并非打碎城市,这样人们推开窗就能领略到公园的景观。开发商们在开发一片土地时,都认为那是一块平地,是块空地,其实每一片土地都有丰富的情感和表情,大地是个女神,是有情感有生命的,我们建设时必须尊重她。

  他说,实施“反规划”首先观念要转变,建立一个方法论,要认识到城市也应该有农田、湿地和树林等等,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用科学办法来控制生态发展。

  俞教授提出了创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战略,包括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保证山水、森林、动物之间生态发展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系统;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非机动车绿色通道;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乡土植物苗圃等等。

  俞教授指出,规划师认识水平的提高,决策者非凡的眼光和胸怀,以及对现行城市规划及管理法规的改进,是建设战略性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保障,而“反规划”的方法是进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

  如何协调开发商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呢?俞教授从景观设计师的出发点进行了解答,作为景观设计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己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走在时代前列,对土地有种责任感。他用艾青的诗句来表现这种情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孙凤歧规划设计要走自己的路

  21世纪是营造、管理生态景观的时代,而目前的城市化建设给生态带来了什么?大树移植、填河建楼、开挖人工湖等等,而有些居住小区为短期利益,热衷造亭而不种树,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建筑都失去了生命力。因此,住房景观设计要经济、适用、长期三结合,精心策划、设计、施工。

  孙凤歧教授认为,城市的现代化必然要求高质量、高科技、高生态的城市景观设计,营造具有地方特色、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现代城市景观的营造与设计要克服重设计、轻策划;重经营,轻总结的弊端,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讲求 “时间保育、修养生息”。

  孙教授解释道,从长远看来,园林城市是初始的,生态城市是永恒的,而时髦建筑是短命的。所谓生态城市,就要讲究紧凑、高效、多样三位一体,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注意保护原有历史文化遗迹;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恢复富有生气的人类活动空间;从大量的民族建筑中吸取养分;设计理念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他认为,城市景观的营造与设计必须要“建筑+规划+景观”三位一体,将长远目标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策划高于规划,管理更为重要,力求国际合作,各行业共同参与,并以科教支持,融合与创新并举,走自己的路。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