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综合辅导:斯德哥尔摩世界公园城市的古建筑之美
来源:优易学  2011-5-22 13:40:2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斯德哥尔摩是"森林之国"——瑞典的第一大城市,由斯塔丹岛的一个小镇发展而来。为了防止海盗侵扰,抵御外敌,当时的人们在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城堡,还在水中设置圆木栅栏。圆木在当地被称为"Stock",这个小岛的名字叫"Holm","Stock"加上"Holm","斯德哥尔摩"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意为"木头岛".历史上,城堡被视为中央政府权威的象征,虽历经700多年的风吹雨打,如今依然能见到它们巍然矗立的身影。这些装饰着浮雕和石刻的中世纪建筑,在狭窄街道的衬托下,风貌依旧,古香古色,成为斯德哥尔摩的一大奇观。
  源远流长古城美
  斯德哥尔摩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既典雅又繁华的都市,时至今日,在城内还可以找到具有中世纪特色的不规则的街道。国王岛上的"老城",地处市中心,是该市最古老的市区,老皇宫、老广场、老街道……应有尽有,充满了中世纪情趣。老城区的历史长达700多年,因免受战争破坏而完好无损,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因此成为游客争相一睹之地。街道由石头铺成,路面狭窄,最宽达6米,最窄的地方仅90厘米。街道两旁房子的色调多以橙、黄两色为主,几乎全部是13世纪至19世纪的建筑,上面装饰着浮雕和石刻,真可谓是"老古董"了。在这里,遗迹处处可见:500年前的墙垣和地下室、中央广场的石井-据说是当年供居民使用的唯一淡水井。"老城"还有一条很有名气的步行街,1公里长的街道两旁商铺栉比,各种各样的手工艺纪念品琳琅满目。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如同农村赶集似地热闹非凡。当地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到了斯德哥尔摩而不去"老城"逛一逛,等于白来瑞典,因此,"老城"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来此观光。
  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是市政委员会的办事处,濒临梅拉伦湖,是20世纪欧洲最美的建筑之一,1911年动工,1923年建成,被视为斯德哥尔摩的象征。这是一座庞大的城堡式建筑,足见瑞典人深深的城堡情怀。市政大厅周围绿树红花、碧波荡漾,景色优美。它的右侧耸立着一座高105米、有3个金色大皇冠的尖塔,分别代表瑞典、丹麦、挪威三国国王和人民的亲密合作。登上这座尖塔,斯德哥尔摩的14个岛屿便尽收眼底,放眼遥望,只见市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古今建筑有机结合。
  市政大厅分时段对市民和游客开放,门票仅60瑞典克朗(1 瑞典克朗约合0.8元人民币),对于每小时最低工资95至100瑞典克朗的瑞典人来说,实际上是等于免费。参观市政大厅需分批进行,每批20至30人不等,由解说员带领。
  走进市政大厅里,"蓝厅"便映入眼帘。它尽管是一个并无蓝色装饰的意大利式露天广场,可是人们在这里能够仰望蓝色的天空,俯视蓝色的大海,故命名为"蓝厅".因为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就在这里举行,所以成为瑞典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享有盛名。市政大厅内还有一个光装饰费用就高达3000多万美元的"金厅",是每年主办诺贝尔奖评选之后的舞会场所。它纵深大约25米,四周墙上的一幅幅壁画用1800万块约为1厘米见方的彩色玻璃块镶嵌而成;左边墙上的壁画气势宏伟,反映了瑞典历史的巨大变迁;右边墙上的壁画以瑞典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肖像为主,歌颂了民族的精英;在正中墙的镶嵌壁画上,端坐着一位神态俊逸的女神,她的脚下有两对人从左右两边向她靠近,他们分别是欧洲人和亚洲人。这幅艺术作品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寓意深刻,它告诉人们,斯德哥尔摩是由梅拉伦湖和波罗的海的结合而诞生的。
  进入"蓝厅"之前,必须首先经过旁边的一个厅。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位于墙面高处的一个小伙子的雕塑头像,没有任何介绍性的文字。说起它的由来也并不复杂:在"蓝厅"落成之后,大家都觉得为建筑者留个纪念很有必要,于是以其中一个干活最卖力的年轻人为原型,雕成塑像镶在墙上。再往前走几步,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油画,上面画着一个人的肖像,此人并非什么达官贵人,仅是一个当年给"蓝厅"建筑工地送啤酒的搬运工,他每天在工人下班后及时送来啤酒,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为了表达对这位搬运工的感激之情,大家请了一位名画家为他画了这张肖像。在大雅之堂为"小人物"塑像画像,足见瑞典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凡是进入"蓝厅"的人,不论是瑞典国王、王后和政要,还是各国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都无一例外地要先瞻仰这两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