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师辅导:大都市郊区的内涵
来源:优易学  2011-1-12 13:59:0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大都市区是由中心城和郊区组成的二元空间地域结构,因此大都市郊区就是指大都市区内中心城以外的地区。

  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的大量外迁使中心城外围一定地域内人口密度大幅增加,土地利用结构根本性改变,非农业用地比重不断提高。由于许多城市外迁人口仍要到中心城上班,郊区与中心城之间具有高密度的通勤流。中心城在向周边地域传染性扩散的同时,具有依托交通轴线和郊区城镇呈点轴扩散的特性,因此大都市郊区内部是非均质区域,在交通轴线和郊区城镇围合地带内保留有较多的乡村景观地域,大都市郊区地域范围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中心城地域扩张把周边郊区逐步纳入中心城范围;而郊区以外更远地域与中心城社会经济联系程度的日益密切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大都市郊区不断向外围拓展。

  与中心城规模一样,不同国家对大都市郊区的划分也有不同的标准。1960年美国使用的标准大都市统计区规定属于大都市郊区地域必须至少75%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劳动并且50%或更多的人品居住于毗邻中心城的县;人口密度不小于是50人/平方英里,或在周边县就业或居住于周边县的劳动力总量不小于中心城就业劳动力的10%或不少于1万人。日本政府规定大都市郊区小城市行政范围内至少有50%的人到中心城通勤上班并且位置邻近大都市。[2]在我国,由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形成权威性的大都市郊区范围划分标准。我国大城市行政区划分为城区、郊区、市辖县和市代管县级市三个地域层次,可将其作为最简单的大都市郊区划界方法。但由于不同中心城及郊区的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行政区划边界不能完全反映中心城与周边地域的联系程度,个别研究可以采用行政区界与内部联系程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划界。大都市郊区是在城市郊区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城市功能郊区化发育时序不同,针对大都市区不同功能空间拓展的研究可采用不同的划界方法。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