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干线清管。
4.12.1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清管周期。
4.12.2 长期不清管的管道,清管前应制定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4.12.3 清管时应严格执行清管操作规程。
4.13 管道防凝。
4.13.1 输油管道的轴油量和进站温度不应低于规定的最小值。
4.13.2 管道需要停输时,停输的时间不应超过当时输油允许的停输时间。
4.13.3 如发现运行中管道出现初凝预兆,应立即调整运行参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凝管事故的发生。
4.13.4 采用加热处理、化学降凝剂处理等输送的热油管道,需要变换输油工艺时,应按有关工艺规定执行。
5 输油机泵
5.1 机泵操作
5.1.1 操作人员在启泵前,应按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5.1.2 启停泵宜有专人监护。
5.1.3 启停泵前,调度员应及时通知上下站,在调整运行参数时要加强岗位之间的联系。
5.2 正常运行的安全检查与监护
操作人员应按规定对运行机泵逐台、逐项、逐点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有关记录。
5.3 输油泵机组检修
5.3.1 切断泵机组的电源,并在相应的开关柜上悬挂“严禁合闸”警示牌。
5.3.2 关闭进出口电动阀及相关阀门,切断动力源,阀门处于关闭状态。阀门上悬挂“正在检修”的警示牌,并采取防止阀门开启措施。
5.3.3 检修开始前,应首先清除泵内及周围的易燃物。
5.3.4 检修泵和运行泵宜采取安全隔离措施。
6 加热炉
6.1 相关规定
加热炉的使用、管理、检测和报废应执行SY0031的规定。
6.2 启炉前检查
6.2.1 加热炉的各种仪表、炉体各部件(如人孔、看火孔、防爆门、调风器和紧急放空阀等)应齐全完好。
6.2.2 加热炉应装设燃烧器熄火保护、介质超温报警等安全保护装置,并定期校验保持灵敏可靠。
6.2.3 原油、燃料、热媒系统应畅通。
6.3 启、停炉操作
6.3.1操作人员应执行输油调度命令,并按操作规程的启停步骤操作。
6.3.2 停炉、点炉时应加强岗位之间联系,密切注视各系统运行状况,按规定的工艺参数进行调节。
6.4 运行中检查与监护
6.4.1 应认真进行日常巡检,注意各工艺参数及运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操作,并做好记录。
6.4.2 加热炉的进出口压差、出炉温度及炉膛温度不应高于设计规定值。烟道温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值,并应防止低温腐蚀。
6.4.3 并联炉管的原油出炉温差不应大于规定值,避免偏流。
6.4.4 火焰不应偏烧、舔炉管。火嘴结焦应及时清除。
6.4.5 加热炉突然灭火时,应立即关闭燃烧器的燃料供给阀门,并查找灭火原因,排除故障。重新点炉前应按规定进行炉膛吹扫。
6.4.6 应定期清除加热炉烟箱中灰渣等杂物及烟箱覆盖的加热炉封头表面的结垢,并检查加热炉封头的腐蚀情况,根据腐蚀情况定期进行防腐处理。
6.4.7 加热炉灭火系统应定期检测。
6.5 紧急停炉
因事故状态需要紧急停炉时,加热炉应按各自的操作规程执行。
6.6 炉管漏油,破裂的处理
发现加热炉漏油时,应及时改变输油运行方式,首先应紧急停运加热炉,并采取下列措施:
a) 关闭事故炉管进、出口阀,同时打开紧急放空阀;
b) 切断风机电源,关闭火嘴一、二次风门;
c) 及时组织灭火。
7 储油罐
7.1 储油罐的投运
7.1.1 储油罐峻工后,应经过安全、消防、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能交工投产。
7.1.2 储油罐的投运应制定投产方案。
7.1.3 储油罐安全附件应齐全、性能良好。
7.1.4 浮顶储油罐投运进油时,在浮船升起之前,浮船上不应有人;并应控制进油速度,防止产生静电和浮船倾覆。浮船上升过程中,注意观察浮船的运行状态,以免发生浮船卡阻。
7.2 防雷防静电设施
7.2.1 储油罐防雷设施应执行GB50074的规定,防静电接地应符合SY5984的规定。
7.2.2 储油罐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应每季检查一次。春秋季各测一次接地电阻,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7.2.3 量油尺的重锤应采用铜质材料,检尺口应设有色金属衬套。
7.3 储油罐区防火堤与消防道路
7.3.1储油罐的防火堤应符合SY0075的规定。
7.3.2 罐区消防道路应符合GB50183的规定,并保持畅通。
7.3.3 罐区消防道路与防火堤之间不宜种植树木。
7.4 储油罐运行检查
7.4.1 为防止储油罐溢流和抽瘪,储油罐的液位应控制在安全值范围内。
7.4.2 储油罐的量油孔、透光孔用后应盖好。
7.4.3 运行储油罐应按规定要求上罐检查。
7.4.4 上罐检查应遵守:
a) 夜间上罐应使用防爆照明器具;
b) 一次上罐人数不应超过5人;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