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辅导:劳动就业政策法规
来源:优易学  2011-11-9 11:14:0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劳动就业政策法规
  《劳动法》和2007年通过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一)劳动关系的相关规定。
  1、劳动就业的规定:劳动用工的基本要求,无歧视原则。
  2、劳动合同的规定。
  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两种情况下劳动合同无效,一是签订的是违法的劳动合同,二是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签定的劳动合同,因为违背了这
  个原则。劳动合同有三种,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完成任务为期限的合同。
  约定条款:一是试用期条款;二是保守商业秘密条款。
  解除合同可以协商解除,也可以采取法定形式,后者有五种情形:即时辞职,预告辞职,即时辞退,预告辞退,经济性裁员。
  3、工作时限限制:
  (1)8小时工作制,平均每周不超过44小时;
  (2)休假。法定假日、年休假、产假。
  (3)延长工作时间的有时限和报酬上的规定。
  4、工资保障的规定。
  (1)最低工资保障。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2)发放的保障: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二)失业保险政策法规。
  1、领取和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领取条件,符合以下3条:
  (1)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
  (2)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2、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7条之一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所指定的部门或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三)工伤保险政策法规。
  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
  1、工伤认定。
  应当认定为工伤的7种情形。
  视同工伤的情况:
  (1)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抢救无效。
  (2)在抢险救灾等为维护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的。
  (3)因战因公负伤的革命伤残军人,到单位旧伤复发。
  不得认定为工伤:受伤者自身有过错的三种情形,违法犯罪、酗酒、自残或自杀。
  2、劳动能力鉴定。
  3、工伤保险待遇。
  (1)工伤医疗待遇:6个方面的待遇。
  (2)因工伤残待遇。
  (3)因工死亡待遇。
  (四)劳动争议处理政策法规
  1993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1、劳动争议的范围。
  2、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会代表任主任。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主任。
  人民法院。
  3、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实行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处理程序。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综合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