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通常在幼儿二岁半以前就可以被发现。孤独症患者从小开始便表现出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困难、难与身旁的人建立情感、对各种感官刺激的异常反应及一成不变难以更改的固定玩法与行为等和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孤独症的特征会随着年龄、智商及孤独症的严重程度而不同。它的盛行率约为每一万人中有5~10名,男女患者的比例约为5比1。
* 孤独症的特征
一、人际关系的障碍
孤独症患者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社交应对的能力,因此从幼儿时期起,便可能表现出不理人、不看人、对人缺少反应、不怕陌生人、不容易和亲人建立亲情关系、缺少一般儿童的模仿学习、无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会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方面的困难。
二、语言和沟通障碍
孤独症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语言、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度。大约有50%的孤独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也常表现出鹦鹉式仿说、代名词反转、答非所问、声调缺乏变化等特征。
三、行为的同一性
孤独症儿童常有一些和一般儿童不同的固定习惯或玩法,如出门走一定路线,特殊固定的衣、食、住、行习惯,狭窄而特殊的兴趣,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环境布置固定等,如果稍有改变,就不能接受而抗拒、哭闹。
* 孤独症的病因
孤独症不是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至于可能造成孤独症的因素,则有下列几项:
一、遗传的因素
20 % 的孤独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孤独症的。此外,孤独症男童中约10%有X染色体脆弱症。
二 、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孤独症。
三、新陈代谢疾病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孤独症。
四、脑伤
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孤独症机会。
* 孤独症能不能预防?
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殊的预防方法,也就是没有预防针或特殊的方法可以预防孤独症。一般性预防主要是预防脑伤,譬如重视产前检查,母亲在怀孕前应对德国麻疹等已具备免疫能力,在生产的过程应避免脑伤、生产之后也应避免造成脑伤的因素等,如此便可降低出现孤独症的机会。
* 早期疗育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早期疗育,可以补足孤独症患者先天学习能力之缺陷,减少其不适应、破坏性行为之出现,并使其潜能得以充份发挥。孤独症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矫治,对其病症的改善越有帮助。
* 矫治的目标
一、促进正常的发展
孤独症患者,由于先生脑部功能的受损伤,从幼儿时期开始,在发展上便与一般的儿童不同,例如,大多数孤独症的患者在幼儿时期便出现少发声,对人不理,不看等现象。因此孤独症 的儿童早期矫治的第一个目标便是针对一般儿童会,而他们不会的行为,予以弥补加强,也就是说一般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应有的知识与技巧,让孤独症的儿童也能正常发展出来。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