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交流:为什么跨入五百强的是联想,而不是海尔
来源:优易学  2011-7-23 15:44:3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三,如何管理千亿巨型大公司?“五百强”榜凸显了哪些中国企业的软肋?特别是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在“冬天”长大?
  中国市场化改革三十年中,成长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达到或接近千亿的巨型企业名单中,就有联想,海尔,华为,TCL,美的,万科等。可以想象未来这个名单还会更长。但是,当这个名单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无法回避了,那就是如何管理千亿巨型公司?
  记得我们03年在给万科做战略咨询的时候,万科的战略目标是2014年达到一千亿,而当时万科还不到一百亿。王石曾经给我们这些咨询师以及管理团队提了一个问题:一千亿的时候,万科员工有多少人?万科的各部门构成是什么?要有多少人?www.Examda.CoM
  在我们与万科管理团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在规模倍增的背后,真正的挑战不是业务构成与销售额,而是我们这些管理者头脑中经营思维的转变。一个千亿公司绝对不是销售额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人员的简单倍增,更不是目前这些部门的简单扩张。千亿公司所呈现的是一个管理大型组织的经营智慧问题,而这个智慧,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传统中,还是在我们这些人的阅历中,都不曾有过。
  在五百强的榜单上,如果我们分析大多数市场化公司的组织管理智慧,会发现有两种组织方式。一种是西方砖块式。在这种方式下,每个人是独立的,组织的框架是法治,这样的大厦背后是西方法治化的大型组织管理智慧。另一种是日韩混凝土式。每个人是组织或集体的一分子,组织的框架是民族或国家的集体情感,这样的大厦背后是日本或韩国民族化的大型组织管理智慧。中国的组织智慧从古到今,我们只有政府或军队这样的大型组织,这样的组织特点是强制与意识形态的控制。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模拟政府组织方式的大型国有企业,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法治化或民族集体化之下的,自愿服从的大型企业组织样板。我认为,这是“五百强”榜凸显中国企业最大的软肋,我们的差距不是硬件层面的,我们差距在于内在的组织智慧。
  当公司小时,这个问题不可怕,公司大的时候,特别是成为千亿这样的巨型组织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回答,中国式的大型组织智慧是什么?我真的很想问杨元庆,你心目中理想的联想组织管理方式是什么样的?同样,我相信张端敏,李东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TCL最困难的时候,李东生曾经带领管理团队去过革命根据地,让大家体验什么叫艰难困苦,于汝玉成。这种体验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思考,当年的先烈们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打造出新中国。我们今天的企业家领袖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使命,那就是如何创造性地结合中西方管理智慧,打造出中国式大型组织的管理模式来?
  柳传志自己对联想进入五百强,总结了四点经验:第一,市场化而不是技术化,把科研成果从“象牙塔”中搬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创造价值;第二,在外国企业大量涌入中国时,和他们展开竞争,抢占市场份额,这也为2004年并购IBM的PC业务奠定了基础;第三,解决员工的股份问题,让待遇得到保证,让年轻员工有更多机会展示才能;第四,将公司内部一切能够科学化的工作科学化,让投资队伍中有专业的管理专家来做管理工作。
  但是,从我们讨论的大型组织管理智慧这样一个背景,再看柳传志的四点总结,不难看到柳传志作为一代创始人,他的智慧属于中国改革过去的30年。如果十年之后杨元庆总结联想,他会说什么?我相信他一定不能够重复也(全球品牌网)不可能重复柳传志这番话,事实上,联想的突破,代表着中国改革中优秀企业的突破。没有中国企业整体性的突破,联想是不会有太大作为的。
  从这种大背景看中国企业的突破,特别是在目前经济紧缩,人民币升值压力之下,我觉得创新的前提仍然是学习。学习什么?当然有很多,但从五百强榜单上,我推荐大家学习两家公司。一家是五百强第一名的沃尔玛。这是一家员工超过两百万的巨型企业,但这也是一家管理层很多都是高中学历的公司。沃尔玛值得中国企业学习,重要的是它是一家劳动密集型的公司,这与中国的很多公司类似。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是它在信息化支撑下的供应链采购体系上的创新,是它对待客户三米微笑上的坚持。而这种基因很大程度是它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种下的,山姆·沃尔顿个人吝啬得出名,但却是全球第一个投资私人卫星做信息系统管理的人。山姆·沃尔顿也固执得要命,但著名的沃尔玛管理经验却大多是他从别人那儿学来的,比如沃尔玛欢呼就是从韩国学来的。
  另一家是戴尔,这是联想的对手,尽管戴尔近两年业绩下滑,但我仍然觉得它是代表了21世纪的一家公司,也是最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一家公司。戴尔对网络营销的创新是21世纪公司的重要标志,而这家公司真正的核心能力,却是它在物流配送体系,是它在制造体系模块化上的集约性革新。考试大编辑整理
  中国内地这次进入五百强的一共有25家企业,除了联想,其它的都是国有垄断型企业。这种比例下,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企业向五百强迈进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内,联想、海尔、TCL、万科这批企业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向沃尔玛,戴尔这样一些优秀的世界一流公司学习,然后创新出中国大型组织的发展模式,这是一批巨型企业的使命,也是中国中小型企业能够长大的前提。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