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导游资格考试辅导:自然资源问题及答案
来源:优易学  2011-12-4 10:33:5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中级导游考试自然资源问题答案

1、以黄山为例讲述花岗岩山地的美感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花岗岩山地整体形状多危峰群立,峰秀如林,峰谷相间,蔚为壮观;山峰雄伟、峭拔、险峻,然而山峰顶部轮廓圆滑,形状犹如一枝枝含苞待放的莲花,阳刚中蕴含着阴柔。山上轮廓浑圆而造型奇特的山石,俯首皆是。
地壳基本由三大成因类型的岩石组成,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沉积岩(又叫水成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中除喷发、浸溢出地表的火山熔岩外,均为地壳内生成的岩石。当地壳岩层在水平积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褶皱隆起时,深层岩浆便随之侵入,填补发生褶曲的空间,凝固成岩,构成褶皱构造的核心部分。根据岩浆在地壳内冷却凝固成岩市的深度,分为深层和浅层侵入岩。花岗岩属于深层侵入的酸性岩。

2、讲述花岗岩山地的形成过程
地壳表面的形态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花岗岩山地从成岩到成山,大致都要经过三个阶段。
1)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 在地球内应力的高温积压作用下,成岩地区的地壳发生褶皱和破裂。地壳下的岩浆沿着褶皱隆起的地方和破裂的缝隙向地壳表层上升侵入。侵入的时候,冷却凝结成岩,构成地表山地的地下核心部分。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
2) 花岗岩出露过程。 这是地壳持续抬升和外营力剥蚀同时作用的过程。这次的抬升,可能是上次构造运动的延续,也可能是有一次构造运动。然而,大自然的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在山地—形成时就活跃起来。在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覆盖在花岗岩上面的山体表层被侵蚀掉,花岗岩直接露出来。
3) 花岗岩山地与石块景观特征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地壳依然处于持续抬升状态。当花岗岩被剥去上覆的岩层,露出地表而持续抬升时,由于减去负荷以及地下有限空间de限制,岩石松膨。
在山峰形成的同时,由于岩性结构在太阳暴晒和昼夜温差下产生层状物理风化作用,峰顶临空的棱角以及一些块体较小的山石的棱角逐渐消失,这叫球状风化。
岩性坚硬、节理丰富、地壳抬升、流水切割、球状风化。花岗岩山地的石块与众不同的景观美感特征是由于内外在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3、比较分析溶洞与熔洞的形成机理与景观特征的异同。
溶洞是地表水与地下水沿着岩石的裂隙溶蚀而成的。地表水沿着垂直裂缝向下侵蚀,经过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的发展过程,与地下洞穴连通,落水洞又称溶洞的地面入口。在洞穴形成的同时,洞内的堆积地貌也在形成,由于裂缝渗入的地下水中含有饱和的碳酸氢钙,当在洞顶露头后立刻分解。还原的碳酸钙在洞内形成石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石瀑等。
熔岩洞是喷发岩中较常见的一种洞穴地貌,与岩溶洞绝然不同,是经过物理过程形成的。熔岩溢出地表后,其表面冷却很快。当岩流还在流动时,其表面已经固结成壳。由于岩石导热性能很低,其内部可持久保持高温、流动状态。在岩流表面固结成壳时,内部岩流仍沿重力方向流向较低的地方。

4、锥状火山群与熔岩台地的形成过程与分布规律。
火山地貌与熔岩台地同属于熔岩地貌,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从地下喷发或漫溢出来,就地堆积所形成的地貌。
火山分为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典型的火山外形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锥形山丘,称“火山锥”。锥顶有圆洼形火山口,口下有一个与地壳深处岩浆相连,为内部物质喷出的火山通道。这种火山爆发方式称为中心式,即地下岩浆沿着地层深段裂的交汇处形成的筒形通道山涌、喷发、堆积,在地表形成火山锥体地貌景观。有的地方一座,有的地方几座,有的地方十几座或者几十座,形成壮观的火山锥群。
熔岩台地地貌平坦开阔,这是裂缝式火山喷发方式下形成的熔岩地貌。岩浆沿着地壳中的巨大裂缝不断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喷出地表,在流动的过程中,覆盖了流经地区的地面,形成了广阔的熔岩台地。
火山岩将活动主要分布在地壳板块的边界地带。板块边界地带是地壳的破碎地带,这里地下断层非常薄弱,称为地壳薄弱区。因此,板块边界是地壳深处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岩浆释放能量的首选地带,岩浆沿着岩层中的垂直裂缝上涌、喷发、堆积。火山锥与熔岩石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5、讲述长白山火山群的形成过程及其独特的景观特征。
长白山火山群的形成历经了2500多万年的历史,经过两种喷发方式形成。在距今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裂缝式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了广阔的熔岩台地。在距今60万年至1500万年间,长白山区又发生了4次火山爆发,爆发方式以中心式为特点,形成以主峰白头山为核心的火山群。在火山作用停止后,火山口内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不断补给,逐渐蓄水成湖,形成火山口湖。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天池。
景观特征:
1)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山口湖,是中国最深的高山淡水湖。
2)是群峰顶部都具有淡黄色乳岩所构成的“山帽”,远望犹如盛开的莲花,近观淡黄的“山帽”与天池碧水相交辉映,美不胜数。
3)长白山峡谷中保留着大面积的罕见的熔岩林。

6、对比分析桂林山水与路南石林景观特征的区别及成因。
桂林山水是指桂林到阳朔沿漓江两岸的风光。这里以挺拔秀丽的中尺度的造型地貌—峰丛、峰林、孤峰为主,清澈的漓江水在植被密布的峰林中蜿蜒穿行,构成一幅秀美画面。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是石灰岩地表溶蚀地貌发育不同阶段的产物,他们展示着云贵高原从历史上的高原平原到现代山地景观的演化过程。
路南石林为小尺度的山石造型地貌,是亚热带石芽的一种特殊形态,形体高大,相对高度一般在20米左右,大约可达50米左右,山石挺拔峭立。远望如一片莽莽森林,近看却是一个个惟妙惟肖德奇特造型。成因有三:1)岩石中碳酸钙的纯度高,2)岩层的垂直断层节理发育,3)全年气温高而恒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降水丰沛。因此溶蚀作用强烈,地面分割破碎而制。

7、中国黄龙自然保护区的石灰华地貌何以堪称位居世界之最?
黄龙具有世界罕见的石灰华景观,这首先表现在石灰华景观类型的构成上。黄龙的石灰华景观,类型齐全,石灰华边石坝彩池、石灰华洞穴、石灰华台等一应俱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石灰华博物馆。其次表现在最具规模上。黄龙地表石灰华景观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喀斯特地貌之经典。其三,是石灰华发育的过程完整。黄龙景区内石灰华景观集中分布在黄龙沟、二道海等地,而他们分别处于石灰华的现代形成期、衰退期和蜕化期,给石灰华演变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现场。

8、天坑、地缝同属于那种岩石地貌,其形成的内外因条件是什么?
天坑是岩溶地貌中的一种负地形,从形态上看是地面上一个巨大的坑洞,雄伟的峭壁如斧劈刀削般森然直立,围成坑洞的四壁,远远望去,好像大地对着天空长大的嘴巴。
天坑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人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南方有大规模的石灰岩地层,长江以南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至1400毫米。当雨水降落在石灰岩地面上,沿着岩石的裂缝渗入地下,一路溶蚀四壁,逐渐扩大,在地下形成大型的溶洞。溶洞的洞顶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往下崩塌,直到最后洞顶完全坍陷,形成了喀斯特漏斗。在地表与地下长期的溶蚀作用下,漏斗越来越大,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坑。
与天坑共存的另一种奇特的溶蚀地貌是地缝,都以地下河与天坑相通。这种地形在小寨天坑和乐业天坑群都存在。与小寨天坑相通的天井峡地缝全长14公里,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地缝多为断裂带,破碎的岩石被溶蚀或被流水带走,从而形成峡谷。

9、中国南方为什么能形成壮观的天坑群地形?
天坑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人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南方有大规模的石灰岩地层,在距今约300万-400万年前的最近一次构造运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石灰岩地层被再次抬升,强大的挤压断裂作用使地层中形成丰富的断层节理。长江以南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至1400毫米。当雨水降落在石灰岩地面上,沿着岩石的裂缝渗入地下,一路溶蚀四壁,逐渐扩大,在地下形成大型的溶洞。溶洞的洞顶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往下崩塌,直到最后洞顶完全坍陷,形成了喀斯特漏斗。在地表与地下长期的溶蚀作用下,漏斗越来越大,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坑。

10、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与外在条件。
丹霞地貌 在巨厚的红色砂硕岩岩层山美国,由内外营力作用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多发育在降水量丰富的湿润地区。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最具典型,故得其名。方山顶部平齐,四壁陡峭,奇峰或似堡垒、或似宝塔、或似各种生灵;断崖绝壁赤如朝霞,壁上往往有沿层面发育的浅小顺直的岩洞。丹山碧水相辉映,其形态、色彩之美无与伦比。广东的丹霞山是面积最大、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地区。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