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典故:芮城传说典故
来源:优易学  2011-7-11 18:28:0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三家分晋
  春秋晚期,晋国的卿大夫互相兼并,结果只留下韩、赵、魏、范氏、中行氏、智氏、 6 家。范氏、中行氏、后来在战争中失败,其地被瓜分。最后就只留韩、赵、魏、智四家。
  公元前453年,智伯割了韩、魏的土地,又胁迫韩、魏攻赵,相约灭赵后三分赵地。智伯堵水灌晋阳,将要破城的时候,赵派人说服韩、魏,放晋水倒灌智寨,灭了智氏,三分智地。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所谓 " 三家分晋 " , 实际上是三家分智,智氏,爵位为伯,故称智伯,原封地在今永济,死葬于京剧济常青乡东下村智家堡。
  公元前 403 年,韩、赵、魏接受了周天子的赐命。三国才正式成为诸侯国。但晋国并未彻底灭亡。直到公元前376 年,韩、赵、魏三分晋地,才成为各自独立的诸侯国。这就是三家分晋的始未,也是山西称为 " 三晋 " 的来历。
  韩、赵、魏三国分晋后,今运城地区属于魏国的一部分。魏都城在安邑(今夏县西北)。河南北部一部分也属魏。后来,秦、魏交战,魏国失败,曾迁都大梁(今开封),因而魏亦称梁。
  文侯治魏
  公元前 446 年,魏斯建立魏国,称为文侯。在魏文侯治理下,魏国国力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他的治国方法是;
  一、礼贤下士:孔子门生卜子夏来到魏国西河(河津黄河西岸)设帐讲学,授徒三百。当时的名流如改革家李悝、军事家吴起、政治家国子方、经济学家段干木等,都是子夏的高足弟子。魏文侯拜了夏为师,也拜这些社会贤达为师。文侯每过段干木家门,都要下车示敬,可见他礼贤下士的一斑了。因此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投奔魏国,成为治国安邦的栋梁。
  二、任用李悝变法:李悝,今运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改革家。文侯发现他有治国之才,调他任上地守,一面领导人民发展生产,一面训练军队,与秦军交锋,大败秦军。文侯任用他为魏相国,实行新法:
  1 、废除官爵世袭制,剥夺无才无功人员的俸禄,任用有才有功的人员。
  2 、废除井田制,实行税亩制,鼓励人民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充分发挥地的效力,并提倡不违农时,
  3 、实行法治。李悝变法的推行,使魏国迅速强盛起来。
  三、重用军事家吴起和乐羊:吴起求将心切,不奔母丧,杀妻以解君疑,投奔到魏国。李悝说: " 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过人。 " 魏文侯用吴起为将,吴起率军夺秦西河(黄河西)五城。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任将领,文侯派乐羊统军攻打中山,三年未下。群臣劝文侯别用乐羊文侯拒绝照重用。中山国杀了乐羊的儿子,乐羊含泪攻下中山。文侯把一箱子攻击乐羊的奏章让他看,乐羊十分感激。
  魏文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变法革新,从而使魏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成为战国初期最富强的国家。
  魏国的衰亡
  公元前 4 世纪前期,魏国在大国争霸斗争中,也曾称雄一时。不久,秦、齐、赵联军攻魏,魏军三战三败。随着秦国变法的推行,力量的强大,秦国在公元前 330 年大败魏军,夺取魏国河西地区,并进占河东之汾阴、皮氏、曲沃等地,迫使魏国献上 15郡求和。后来,秦国又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分化瓦解了东方 6 国的抗秦联盟。到公元前 225 年,魏国被秦国所灭。
  舜耕历山
  古时尧王当政,本县历山(今阳城镇)一带土质肥沃,人们竞相来此垦荒,为争荒地,众人时常争斗。舜来此地后,将土地平分于众人,自己在灌木丛生之处垦田,众人为之感动,再不争斗,互相礼让,此事感动上苍,遣条山象群下山相助,象甩动长鼻子将树丛连根拔掉,运至舜之居处,用以建造房屋。大象又供舜拉犁役使。庄稼苗儿出土后,有野草混生,小鸟群集,又将杂草啄净,此即古书所称: “象耕鸟耘”故事。
  大舜为人忠厚仁慈。一日,他套上黄、黑二牛去耕田,黄牛老实行走快,黑牛性缓走得慢,他不忍心鞭打黑牛,就在牛屁股下面吊个簸箕,敲打簸箕,牛一受惊就走得快了。此事恰好让微服私访的尧王看见,他想此人能以仁治畜,如为王定能以仁治民。他即有意选舜为官,并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配给舜为妻。
  华夏民族不屈的精神--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国家刚刚形成时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一件事。
  据古文记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生活非常困难。面对到处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部落联盟首领尧,为了解除水患召开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完成这个任务。由于他用的是 “堙 ” 、 “ 障 ” 等堵塞围截的方法,治水9年,劳民伤财,不但没有治住,反而越来越大。尧死后,大家推举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巡视治水情况,看到解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举鲧的儿子禹禹是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意志坚强的大禹,看到群众受到水害的情景,想到自己肩负的重大任务,便毅然决然地告别妻子,来到治水的工地。
  大禹请来了过去治水的长者和曾同他父亲鲧一道治过水害的人,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寻找根治洪水的办法。有人认为: “ 洪水泛滥是因为来势很猛,流不出去。 ” 有人建议:“ 看样子,水是往低处流的。只要我们弄清楚地势的高低,顺着水流的方向,开挖河道,把水引出去,就好办了。 ” 这些使大禹受到很大启发,他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鲧过去 “ 堵塞”的办法为 “ 疏导 ” 来根治水患。
  为了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成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从此,一场规模浩大的治水工程便展开了。
  大禹亲自率领 20 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艰苦卓绝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由于辛勤工作,他手上长满老茧,小腿上的汗毛被磨光了,长期泡在水中,脚指甲也脱落了。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恰好从家里传来婴儿哇哇的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儿子已长到 10 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的故事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在大禹领导下,广大群众经过 10 多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 9 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入大海。他们又回过头来,继续疏通各地的支流沟洫,排除原野上的积水深潭,让它流入支流。从而制服了灾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对于大禹的功绩,广大人民歌颂他,感谢他,怀念他,当时人们把整个中国叫 “ 禹域 ” (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