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海滨青岛导游知识
来源:优易学  2011-1-16 16:44:13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是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
  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20.68万,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人口246.77万人。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历史沿革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代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是经国家批准的旅游落地签证口岸和日本公民短期(15天以内)免签证口岸。
  青岛三面环海、依山依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逶迤连绵的前海海滨,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的山、海、城相融的城市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商务、会展目的地。
   青岛市区西部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老风貌保护区,东部为现代化建筑风貌区,新、老两区相融相映,形成了“海上都市、欧亚风情”的城市形象,沿滨海步行道可以欣赏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线。自西向东,可以分为四个风格迥异的旅游区。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