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宗教知识:佛教的根本思想(七)
来源:优易学  2010-1-22 16:56:4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生死一如
  知道了这些,也就真正了解了自身。自己不是随便而生的意识到生生相续,才能很好体会人生之难得。人生真是难得啊!人之所以作为人而生,不是随便说一句是父母生养所能解决的,人生于人间不是那么简单。关于这个问题有个盲龟浮木的比喻。大海里漂着一根木头。木头中间有一个正好能使龟头伸出的孔。盲龟住在海底,百年一次游出海面。龟出海面正好那木头也向那儿漂来,龟从木孔中把头伸出。这虽不能说不可能,但却非常难,“难得”。人的出生同这一样,同这一样难得。盲龟从浮木的孔中巧妙地把头伸出,同这一样,我们在难得中生于人世。请仔细寻味人生之难得。有人不满地说我就是由父母所生的嘛,可见并不是这样。
  过去所有人的生命的重复,托无量寿生命之相,而生生相续、以在此世而生为限来说,活着的生命是因为领受了无量光的生命。这种自觉就是从人生难得而来的。
  我们意识到真正的自身,来思考人生的话,对生就可以彻底地加以思考了。不能马马虎虎地思考。彻底就是彻到底。生的底是什么?死。究死可思生。如果认为因为还活着,生就仅仅是生,那还不懂得人生。所谓生的彻底,就是识透了死才能懂得生。生和死决非两样东西。死就是生。
  佛教叫做“生死一如”。生和死是一样东西。不用死这个词也可表现死,可以说不生。同样不说生而说不死,也一样。也就是一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性质是一样的,只是状态不同。
  我现在开眼大口讲话,心脏也在跳动。因此说活着。如果我现在心脏麻痹倒了下来,眼闭了,心脏也停止跳动了,人就说死了。活着的时侯是水谷。因心脏麻痹而倒,眼闭了就不见得不是水谷。眼睁、眼闭,心跳,心不跳,水谷还是水谷。因此心脏停止,心脏跳动,状态确实不同,性质却是一样。
  因此,所谓生不仅是活着,应看作是没死。死了还是没死,状态虽不同,却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比如手掌,向这个方向是生,反转过来是死。手还是一个手。因此,不是把生理解为活着,而是可以把生理解为没有死。
  把没死的人叫做未亡人。这是句奇怪的日本活。这句话里并不含有女性的意味,也不含有死了丈夫的意思。只是指还没有死的人。现在活着的人还没有死。大家都是未亡人。应该死的而没有死,因为还活着,所以活着的人都是未亡人。所谓彻底地来理解生,通过死来理解生,不是把生理解为因为生下来了所以就生,而是把生理解为应该死的还没有死。生生相续,即蒙受无量寿无量光南无阿弥陀佛之生命的生生相续,是意识到它的本意,更具体地来说,是意识到了生死,死和生一样这一本意而被自觉认识的。
  生就是生,这种考虑方式,不是宗教的自觉。宗教的自觉,是了生死,用还没有死来思考自己的人生。这才能真正自己认识自己。刚才所讲的由无量寿、过去一切人的生命、愿望、祈祷的积累,才有了像扇轴那样不可代替的宝贵的我的生命,这种理解才是真正自己认识了自己。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