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
来源:优易学  2011-12-21 11:18:3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试加以阐述。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主观能动性。
(1)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具体体现在: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然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也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年龄阶段去任意地决定人的发展。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过程结构的角度看,包括活动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每一层次的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体性的影响。
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构成了人持续发展的动力。
4.试述教育工作应如何遵循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是经历一定的阶段的,在这一个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的身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如身体发展是从头部向四肢、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进行的;动作是经躺、坐、爬、站、走的发展顺序。心理方面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先有喜怒的一般情感,然后才有理智、道德等高级情感。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无论是思想品德的修养,还是知识、技能的传授,都应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要“凌节而施”。
(2)人的身心发展又是有阶段性的。从出生到成熟,要经过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发展阶段。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具有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对接受施教的内容、方法能力也不同。
(3)人的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教育应适时进行。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同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相同年龄阶段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教育措施应与学生不同方面发展的成熟相适应,既不能强行给学生灌输难以接受的内容,又不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其更快成熟,进入更高的水平。
(4)适应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教育应相对稳定。一般来说,在基本相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正常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年龄特征、发展顺序、速度和水平等大体相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和教育条件的改变,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又是可变的。身心发展的可变性对青春期学生来讲即是可塑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
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教育内容和要求的相对稳定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要求的提出,必须以学生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这样才能避免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和稳定性,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
(5)适应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应因材施教。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所受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是有差异的。
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别差异性,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计划、措施进行的同时,认真分析和研究每个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加以个别指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弥补每个学生的短处和不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