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第四套)
来源:优易学  2011-12-12 11:22:4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 ACDE   2.B 3.BDE 4、CDE   5.ABCDE 6.ABCDE 7、BCD 8.E   9.DE 10. ABE 11.ABCDE 12.ACD 13.C 14.ABC 15.ABCDE 16.ABD 17.D 18.AB 19.A 20.B 21.BCDE 22.ADE 23、ABCD 24.C 25.E 26.BCD 27.ABCDE 28.ABCDE 29.A 30.ABDE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根据所学知识将答案填在每题横线上,本题总分15分。)

31.教材   32.专题总结   3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文士学校   35.受教育权、人身权   36.社会规范个体化   3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8.前者   39.生成性   40.体验积极   41.复式教学   42.癸卯学制或《奏定学堂章程》   43.掌握学习理论   44.活动分析法   45.《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三.辨析题(共5题,每题5分,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原因,本题总分25分。)

46.错误。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哪就是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寸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47.正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严格地讲,教材并不等同于教科书,教科书也不等同于课本。

48.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49.错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0.错误。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本题总分20分。)

51.(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2. 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3.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但并非机械的决定,因为人接受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来说是外部因素,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人的内部因素有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两方面。

54.(一)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二)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三)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四)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本题总分30分。)

55.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有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个性素养等。

(一)职业道德素养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

(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修炼;言行一致)

(二)1、专业知识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因为:第一、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第二、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第三、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增强;第四、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2)精深的学科知识

(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2、专业能力素质:教师除了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深刻的思辩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应变力等一般能力之外,还应具有以下特殊能力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首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其次,教师要具备分析和预测学生发展的能力;再次,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

(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一是准确、简洁、有条理;二是流畅、明快、亲切;三是活泼、幽默、传神。对体态语的表达要做到明了、准确、适当,使口头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是:观点明确,表达准确、完整,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第一,应具有计划能力;第二,应具有组织实施能力;第三、应具有协调能力;第四、应具有常规管理能力;第五、应具有思想工作能力。

(6)较高的教育机智

(7)教育科研能力。

(三)教师应具备的个性素养: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诸如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合作、公平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据调查,我国学生喜欢的教师前五种品质: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学方法好。我国学生不喜欢教师的前五种品质:经常骂人,讨厌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上课拖延时间,下课不理学生;偏爱、不公正;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56.这些教师的做法违背了:

(1)疏导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孔子的学生颜回评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2)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要改变这种情况,应做到以下几点:(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4)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5)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要结合实例加以扩展说明)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