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便是奥苏贝尔所说的“组织者”。( )
2、程序教学的首创者不是斯金纳,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
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实质上没有区别。( )
5、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6、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
7、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
8、教师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 )
9、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要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 )
10、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