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病历采集与分析经典试题汇总
来源:优易学  2011-4-17 13:56:0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病例分析:20分(考试时间:准备4分钟,答题8分钟)

  女性,62岁,反复发作性右上腹部绞痛2年,本次发生腹痛、寒战、高热、皮肤黄染1天。

  缘于2年前开始,不定时的出现右上腹部绞痛,呈阵发性,多在进油腻食物后发作频繁,有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经用药治疗(抗生素、利胆、解痉等药物)一般均可缓解。如此反复发作和用药断续治疗,维持约2年时间有余。本次发病,在1天前的中午,饱餐后大约2小时,突然感觉右上腹部疼痛,性质比以往严重,呈绞痛难忍。不久,疼痛转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出现轻度皮肤黄染,尿色加深。在本地医院治疗,不见好转,伴高热、寒战,且黄染加重(巩膜也出现黄染),时有烦躁不安。急诊来我院就医。

  既往史:无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和结核病病史。[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9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76mmHg.意识清楚,烦躁,皮肤及巩膜均有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和蠕动波。右上腹部压痛明显,有轻度肌紧张与反跳痛。局部未触及包块,肋下未触及肝、脾。肠鸣音可闻及。  辅助检查:胆红素30μmol/L,直接胆红素14.9μmol/L,血红蛋白150g/L,MBC 29.7×109/L.腹部立位透视,见肠腔有轻度积气,余无异常。

  标准答案:

  一、诊断与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4分)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梗阻性黄疸3胆总管结石4休克代偿期

  (二)诊断依据(4分)1.反复发作右上腹部疼痛2.出现Charcot三联征和五联征表现。   3直接胆红素和白细胞升高。

  二、鉴别诊断(4分)1.胆道肿瘤2.壶腹部肿瘤 3.胰头癌。

  三、进一步检查(5分)1.腹部B超或CT 2.凝血功能检查3.发作期后做ERCP检查

  四、治疗原则(3分)1.抗感染、抗休克2.积极进行手术准备3.急诊开腹探察,行胆总管探察、引流。

  [病例摘要]

  男性,4个月,咳嗽35天,气喘12天。

  患儿35天前无明显诱因咳嗽,无发热,静点头孢唑啉等治疗无效,12天前咳嗽加重,伴有喘促,呈阵发性,用头孢哌酮、舒喘灵和洋地黄强心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2天咳喘加重。发病后患儿精神较差,吃奶可,睡眠欠平稳,大便4-5次/日。有奶瓣,尿量尿色可,体重增加1kg,平素有夜惊,多汗史。既往体健,第2胎第1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添加鱼肝油、钙剂及辅食。

  查体:T37.2℃, P186次/分,R 70次/分,Bp80/50mmHg,体重8kg,身长63cm,头围40cm,胸围39cm,前囱2×2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重病容,烦躁,自动体位,皮肤略苍白,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皮下脂肪充盈,分布均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外形正常,枕秃(+),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咽充血,口周发绀,呼吸急促,鼻扇(+),三凹征(+),胸廓无畸形,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及中细湿罗音。皮肤无发花,心界不大,心率186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肋下3cm,无压痛,脾及边,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布氏征(-),双巴氏征(-)

  化验:血常规:Hb91g/L,RBC:4 .23×1012/L, WBC11.0×109/L, 分叶65%,淋巴35%,plt135×109/L.尿粪常规正常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

  (二)诊断依据

  1.先有上感表现咳嗽等,以喘憋、烦燥、呼吸急促、发热为主要表现

  2.查体:口周发绀,鼻扇征(+),三凹征(+),两肺可闻及喘鸣音及湿罗音,有心衰体征:呼吸增快>60次/分,心率明显增快(>180次/分),心音低钝,肝大,双下肢水肿

  3.化验血WBC数及中性分叶粒细胞增高

  二、鉴别诊断(5分)

  1.病毒性肺炎  2.葡萄球菌肺炎  3.支原体肺炎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查病原体(细菌培养和血清抗体)  2.血气分析、X线胸片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4.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四、治疗原则(3分)

  1.病原治疗:抗生素  2.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剂

  3.对症治疗:吸氧、祛痰、解痉平喘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主要是平喘解痉

  [病例摘要]

  女性,6岁。两小时前跳动中向前跌倒,手掌着地后,患儿哭闹。诉右肘部痛,不敢活动右上肢。遂来急诊就医

  急诊室检查:尚能合作。右肘向后突出处于半屈曲位。肘部肿胀,有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有轴心挤压痛。肘前方可及骨折近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右挠动脉搏动稍弱。右手感觉运动正常。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

  (二)诊断依据

  1.好发年龄(10岁以下)  2.典型受伤机制

  3.局部压痛及轴向挤压痛,并触及骨折近端  4.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二、鉴别诊断(5分)

  肘关节后脱位

  三、进一步检查(4分)

  右肘侧位X线片。明确诊断,了解骨折线的位置和骨折移位情况

  四、治疗原则(3分)

  手法复位,屈肘位后侧石膏托固定4-5周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