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晒晒我在耶鲁创办杂志的艰辛过程
来源:优易学  2011-9-25 14:28:1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外语书店
 
招聘的工作当然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但最让我感到疲惫和压力的是寻找赞助的过程。作为杂志的出版发行人,我非常清楚,一旦得不到赞助,杂志的印刷发行都是空谈,那一切的人员招聘、文章撰写都是徒劳。《耶鲁经济评论》的问世很大程度上就看我这个出版发行人的了。在试图获得赞助之前,我先对印刷、软件、图片版权等成本费用做了预算,总计近2400美元。接着,我们就开始联系所有可能为杂志提供赞助的学院、机构和社团,比如社会和政策研究学院(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Policy Studies)、经济学学院、耶鲁国际安全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at Yale)等等。有时,我们甚至联系与杂志创办不太相关的部门,比如本科学生职业服务中心(Undergraduate Career Services),以从他们之间寻找到一些我们尚未想到的赞助人。这个办法事后看来非常有效,它让我们联系到了许多潜在的赞助者,于是乎就看到我经常在课后穿梭游说于各个部门。在得到第一笔赞助费后,获得更多赞助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一切先期工作准备就绪后,我们便开始收集评论文章,编辑修改,征集广告,寻找印刷公司印刷成册。最终,大家的付出在2005年的4月得到了回报——第一期《耶鲁经济评论》顺利出版。杂志在校园里的受关注度出乎我们意料,我们摆放在各个住宿学院里的杂志很快就被学生们拿光了,这给了整个团队巨大的动力。在创刊后的一年半时间内,《耶鲁经济评论》逐渐走向了成熟,并正式在美国Barnes & Noble、Borders等著名书店上架出售。


工作地方
工作地方
创办一本杂志仅凭热情可是不够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也十分可观
创办一本杂志仅凭热情可是不够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也十分可观

  虽然创办杂志的过程复杂而繁琐,但兴趣带给我的动力是无穷的。对于经济评论杂志纯粹的喜欢让我在创刊过程中时刻保持着极大的积极性。我相信我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合作伙伴们,为未来杂志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与Richard的合作也让我觉得十分愉快。Richard在毕业之后继续了他的创业道路,为了创办他的Academic Earth,他甚至拒绝了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工作机会,并将他进入哈佛商学院就读的计划推迟了一两年。

  创办《耶鲁经济评论》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计划和对计划的执行力是成功完成工作的关键。创办杂志的工作漫长而纷杂,没有一张时间表作为约束,工作根本无法按时完成。另外,所有工作人员的效率和执行力都让我钦佩。正是他们对已截止日期的严格恪守才使杂志能够按时出版,对此我也十分感激。如今,这本杂志愈来愈受欢迎,在耶鲁大学的同类杂志中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权威。我想作为杂志的创始人,最希望见到的就是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掏钱购买自己的杂志、喜欢阅读自己的杂志。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八月骄阳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