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饭, 所以吃饭从来没讲究过, 而且在德国也讲究不起来. 刚来德国的时候曾经下过决心: 三周之内拿下从国内带来的大众菜谱里的东西大菜的烹饪方法.
但决心下得越快, 收手也就越麻利! 而且有个很客观的理由: 这菜谱也太难伺候了! Aldi,Lidl,Spar的袋子装得满满儿的回来, 案板,王麻子菜刀,张小泉剪刀,锅碗瓢盆铺开战场准备开打,旁边几位德国邻居也摩拳擦掌准备做出娘胎以来的第一顿中餐... 打开菜谱,翻了几页,愣了会儿神儿,就收摊儿了. ------除了盐少许,白糖一勺,酱油适量, 剩下的二十多种都没地儿找去, 还做什么做?!
当年比现在还是要艰苦一些, 大城市也没有一两个亚洲商店, 能买到酱油醋啥的就已经是念佛了. 不象现在, 不但各种东西应有尽有,而且还是来自不同的国家的------说实话, 叫我这种不做饭的人很是苦恼: 挑花眼了都,不知道拿哪个.
中德在饮食上确实有一些迥异的习惯, 因为当年住学生宿舍是一层十来个人共用一个大厨房, 得以见识了见识. 也许是新鲜劲儿吧, 对十几年前的一些事情仍然记忆犹新. (也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的先兆)
吃西瓜 中国人吃西瓜, 大的一般切着吃, 小的有时候拿勺挖着吃. 那天进来一德国小伙儿, 眉开眼笑地抱着个小西瓜, 那欢天喜地的样子象是想把西瓜给供起来. 咔嚓, 手起刀落一切两半儿, 但没接着上勺儿挖, 而是备上了一个盘子,一把刀和一把叉. "要开眼了," 我心中窃笑, "看你怎么个吃法!"只见他重新抄起大刀,薄薄地片了一层西瓜下来,(
有点儿象国内买冬瓜),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到盘子里,从十二点处开始去皮, 在收获了十几块儿小西瓜皮之后, 盘中出现了一片更象待烤的Schnitzel的"西瓜"...
喝牛奶 从小到大一直把牛奶当奢侈品, 记得那时候全家每天也只有一瓶牛奶. 而且都是拿专用的小铝锅儿热开了再喝. 到了德国也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每次都是把牛奶从冰箱里拿出来, 用电炉子或微波炉热热再喝, 每每能看到德国邻居们异样的目光; 德国人拿牛奶是当水喝的, 而且是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喝, 每每我都有种很冷很冷的感觉...
吃火鸡 刚来德国的时候不是经常开火, 所以对每天中午大学Mensa的那一餐午饭有着异常的珍惜和向往.一天, 主餐居然是一大块儿火鸡肉, 看上去也很诱人, 馋得不得了. 可吃完了表面烤得焦黄的部分以后, 感觉就不好了------没有一点点味道. 正当我呆呆发楞之际, 对面的朋友问我想什么呢, 我脱口而出:" 想换块儿馒头吃!" ...
吃黄瓜 没学几句德语的我总是抱怨超市里为什么给黄瓜总是挂Salatgurke的牌子, 以至于总是找不到Gurke的价钱. 回到宿舍准备拿黄瓜炒鸡蛋, 刚把黄瓜切成片儿, 德国邻居就你一片儿我一片儿地"尝尝", 并都说lecker. 可当我把黄瓜片儿倒入油锅的一刹那, 他们都迅速逃离厨房. 只有那个平时跟我关系不错的邻居在逃走后不久又轻手轻脚地回来了, 指着那一锅黄瓜片儿很客气地问我:"这还能吃吗?" ...
吃葡萄 一天, 看到葡萄便宜就买回来拿到厨房分给邻居吃,边吃边看电视.过后起身收拾我那一堆葡萄枝儿,葡萄皮儿,葡萄籽儿,想帮邻居也收拾一下, 可只见他手拿葡萄枝儿在耍着玩儿, 面前的桌子上则是空空如野. 咱们中国人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 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德国人不但不吐葡萄皮儿, 连葡萄籽儿都不吐. 后来更发现他们甚至连更大些的西瓜籽儿都不吐, 文明哈?!
责任编辑:sealion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