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专业课复习 >> 正文
2010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第二编第一章
来源:优易学 2011-12-1 19:14:5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②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晁错是西汉初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载于《汉书》本传的《上书言兵事》(一称《言兵事疏》)、《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或称《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和载于《汉书。食货志上》的《说文帝令民入粟受爵》(即《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晁错政论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理解:

  ①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

  在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特点。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另外,司马迁、杨恽等人的个别散文作品或叙写个人情志和社会生活感受,或直论政事而不轻言经籍灾异,与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主流不甚相同。

  ②董仲舒及其散文。

  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在汉世“为群儒首”,对推尊儒术贡献甚大。

  主要散文作品除《春秋繁露》外,还有《天人三策》。其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稳妥,已经没有了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董仲舒对阴阳灾异思想和文风的变化,对西汉中后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刘向生平。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狱,仕途坎坷。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其散文继承董仲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

  ④杨恽《报孙会宗书》。

  对自己的遭际忿忿不平,婉转而深沉的表达退隐的决心。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⑤桓宽《盐铁论》

  虽是政论,但不滥说灾异,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政策。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

  简单运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刘向散文的代表作,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最具文学价值。如“嗟来之食”,以简短的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继承《左传》的写人笔法,但已成为独立的故事。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影响。

  第四节 东汉散文

  理解:

  ①东汉散文大势。

  前期王充等求真实斥虚妄。后期仲长统等清议时政,发愤指弊,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文采。

  ②桓谭及其《新论》。

  桓谭,字君山,博学多通,好非议俗儒,著有《新论》29篇,多佚。行文朴实无华,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向质实的倾向。

  ③王充。

  王充,师从班彪,会通百家。晚年退居著述,今存《论衡》85篇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

  ④仲长统。

  字公理,少好学,富于文辞,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著有《昌言》34篇。

  简单运用:

  ①王充散文的特点。

  王充最重要的作品是《论衡》85篇,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也包含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

  王充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主张独创,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如其《自纪篇》,句式谐偶,比喻迭出,语言生动流畅。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自纪篇》)这是王充为文的追求,他为了把其“疾虚妄”的思想说明说透,必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所以他的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

  ②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文风较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仲长统的代表作是《昌言》34篇,今仅存十分之一。《昌言》和东汉末年许多著作一样,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而总的倾向是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

  仲长统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昌言》的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因为仲长统也受老庄思想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