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艺准备:
工艺准备是保证新产品试制和证实生产达到设计要求,指导工人操作,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决定产品制造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
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和审查,内容主要是:
1)产品结构的继承,指标——继承性系数。
2)产品结构的标准化与规格化程度,指标是标准化系数与规格化系数。
3)—(7)了解
2.工艺方案的编制
1)工艺方案是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中组织工艺准备的总纲,是进行工艺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编制工艺方案的依据是:
(1)产品设计创新还是复制;
(2)是系列基型还是变型;
(3)是通用还是专用;
(4)产品生产是大量、成批还是单件生产。
3)编制方案一个重要内容:正确确定工艺装备系数
(1)工艺装备系数:是为制造某种产品而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的种数与制造产品的专用零件数之比,是用来控制专用工艺装备数量,以及确定设计和制造工艺装备工作量、安排准备计划的依据。
(2)专用工艺装备用来保证产品制造质量及效率。
4)产品量大,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工人技术水平低,工艺装备系数应大一些,反之,小一些。
3.工艺文件编制,内容包括:
1)工艺规程,是最主要的包括产品及其各个部分的制造方法与顺序,设备的选择等,主要形式:
(1)工艺路线卡,又称为工艺过程卡,是编制其他工艺规程和进行车间分工以及生产调度的重要依据。
(2)工艺卡,又称零件卡,主要用来指导车间生产活动。
(3)操作卡,又称工序卡,是用来具体指导工人操作的一种工艺文件。
(4)工艺守则,是对重要和关键工序制定工艺守则。
其他:包括检查卡、调整卡等辅助性文件形式。
2)检验规程;
3)工艺装备图;
4)劳动定额表;
5)原材料和工具消耗定额表;
6)其它表格卡片。
4.工艺装备的设计,是根据工艺规程要求进行的,是生产技术准备中工作量最大,周期最长的阶段。
5.日常工艺管理,主要内容:
1)教育职工遵守工艺纪律,使职工养成“三案”(按图纸、按工艺、按操作规程办事)的优良作风和习惯。
2)及时整顿和改进工艺;
3)保证工艺的完整统一。
三、试制鉴定
1.试制程序,一般包括
1)样品试制,目的是为了考核产品设计质量,在试制车间进行,只对样品生产必需的工艺进行准备,是产品设计定型阶段
2)小批试制:目的是考验产品的工艺,检验图纸的工艺性,验证全面工艺文件和全部工艺装备,并对设计图纸再一次进行审查和修改。
2.试制与鉴定
1)对新产品试验和调整由试验(试车)小组进行——成员构成:车间主任、主任设计师、主任工艺师、技术检验员和装配工人组成。
2)企业鉴定委员会进行签定——组成人员:企业领导人员、质量管理、设计、工艺等科室及有关车间人员和使用单位代表组成。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