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专业课复习 >> 正文
2010年自考《中级财务会计》学习笔记5
来源:优易学 2011-11-18 19:26:1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2、原材料发出的账务处理

  由于企业材料的日常领、发业务频繁,为了简化核算,平时一般只登记材料明细分类账,反映各种材料的收发和结存金额,月末根据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发料凭证,按领用部门和用途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分类账,进行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生产经营领用的原材料,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建工程、福利等部门领用原材料,借记“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科目。

  出售原材料,按售价和应收的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月份终了,按出售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例3]某企业某月份A材料的“发料凭证汇总表”列明: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2000元,一般消耗领用8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5000元,管理部门领用1000元,销售部门领用1500元。企业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0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000

  制造费用 8000

  管理费用 1000

  营业费用 1500

  贷:原材料——A材料 35500

  按照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收发核算,从材料日常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核算和总类核算,都是按照实际成本计价的。这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的企业,材料计价的工作量是极为繁重的,而且,这种计价方法难以看出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是节约还是超支,难以从账簿中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计价方法一般只适合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的企业,则应在其具备材料计划成本资料的条件下,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

  二、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进行收发核算,所有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明细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核算。

  (一) 科目设置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除设置“原材料”科目外,还应设置“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1.“原材料”科目

  该科目核算企业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登记增加的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减少的原材料计划成本,期末余额表示库存原材料计划成本。

  2.“物资采购”科目

  该科目核算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所购入的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借方登记支付或承付的材料价款和运杂费等,以及结转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数(节约额);贷方登记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的计划成本,以及结转实际成本大于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应向供应单位、运输单位收回的材料短缺或其他应冲减采购成本的索赔款项,需要报经批准或尚待查明原因处理的途中短缺和毁损,由于意外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等;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物资采购”科目应按材料的类别或品种设置明细账。

  3.“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这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设置和使用的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验收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以及调整库存材料的成本时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数额;贷方登记验收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额),分配计入领用、发出或报废的各种材料的成本差异(超支差异用蓝字登记,节约差异用红字登记),以及调整库存材料的成本时调整增加的计划成本;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库存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超支差异),贷方余额反映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差异)。

  (二)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总分类核算

  1、原材料收入的账务处理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对于不同来源材料收入,应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

  (1)外购材料的账务处理:

  ①对于结算凭证等单据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在支付货款、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有关单证确定的材料实际成本,借记“物资采购”科目;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采购材料,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确定的材料实际成本,借记“物资采购”、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收料单,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

  ③采用预付货款方式购入材料,预付材料款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已经预付货款的材料验收入库时,应根据发票账单所列的价款、税额等,借记“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预付款项不足,补付款项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④月终,企业应根据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当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时,应按节约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相反,当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时,应按超支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物资采购” 科目。

  ⑤对于发票账单已到,但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应根据结算凭证等,借记“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同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⑥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等单据而材料已到的业务,应在月末按材料的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下月,当实际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应借记“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科目。

  (2)企业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3)企业接受其他单位投入的原材料,应按照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其在实收资本或股本中所拥有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同时,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4)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应按照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按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增值税之和,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同时,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例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80元/千克。1999年4月16日,该企业从本市购入A材料75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材料价款为 615000元。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价款及增值税。材料已验收入库。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借:物资采购 61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4550

  贷:银行存款 719550

  借:原材料 600000

  贷:物资采购 600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15000

  贷:物资采购 15000

  2、原材料发出的账务处理

  领用和退回的材料。生产和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应按其计划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生产车间退回剩余材料,应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企业在建工程领用的材料,应按计划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进项税额转出)”科目。独立销售机构领用的材料,应按计划成本借记“营业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

  月末结转本月耗用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例5]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某月甲原材料“发料凭证汇总表”列明,基本生产车间领用83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25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3800元,厂部管理部门领用6200元,销售部门领用1000元。本月该材料的成本差异率为1%.

  本月发领用材料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08000

  制造费用 3800

  管理费用 6200

  营业费用 1000

  贷:原财料 119000

  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080

  制造费用 38

  管理费用 62

  营业费用 10

  贷:材料成本差异 1190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