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毕生发展
有序的变化就是发展
心理的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①是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②民族心理的发展,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③个体的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
广义:包含上面三个含义,研究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狭义: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般来说,心理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是从个体出生到成年再到老年的持续过程。
毕生发展观点:
1.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2. 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
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
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心理年龄阶段划分依据:
1.个体心理发展的每个时期的重要的特殊的矛盾和质的特点,应该是划分心理年龄阶段的主要依据。
2.在划分心理年龄阶段时,既应该看到重点,又应该看到全面。
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标准: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而其主要再现在个体不同时期的主导活动、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1.普遍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的社会影响、教育条件下,显示出阶段的顺序,第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共同的。
2.可变性:相同的教育条件和社会环境在不同的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也可能是不同的,因而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也就会形成一定的差距,再现出可变性。
毕生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征:
1.产前期:生理的发展。
2.乳儿期:1,生理的发展、适应环境、简单反射。
3.婴幼儿:1-3,动作技巧、言语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身体的发展。
4.儿童前期:3-6,自我意识、性别认同感、力量增加、创造力发展。
5.儿童后期:6-12,运动技能、具体思维、书面语言、同伴关系、自我要概念和自尊的发展。
6.青少年期:12-18,生理高速发展、生殖成熟、抽象思维、人格独立发展、建立两性关系。
7.成年早期:18-45,职业与家庭关系的发展、认知能力处于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扮演父母的角色和社会职业角色。
8.中年期:45-65,生理机能出现衰退,活力下降、认知技能复杂化、善于解决实际问题但学习能力下降、自我进行重新评价。
9.老年期:65以上,生理机能、认知技能衰退,反应力减退、享受家庭生活、承担丧失亲人的痛苦、退休、重新适应生活。
关键年龄: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最易形成,这段时期或阶段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时期。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强调内在的先天的因素:结构主义非常强调遗传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行为主义,华生。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既有内在,也有外在的,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既承认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不能盲目夸大它的作用,而忽视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个体先天的遗传的素质仅仅为个体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个体只有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够使先天的素质得以正常发展。各种因素是在相辅相成中发生作用的。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1.横断研究法:就是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 比较。每一个年龄组的被试称作一个群体。优点:同时研究较大的样本,在较短的时间里收集较大量的数据资料,省时,省力。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
2.纵向研究法: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优点:系统、详细地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规律,有利于提示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与时间因素的对应关系。
缺点:
①时间较长,被试流失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和意义
②反复进行测查,会影响被试的情绪和态度,因而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③时间长,经历社会变迁,因而环境变化引起变量增多,研究困难
④耗资较大,研究者极大的投入。
3.群体序列研究法:(聚合交叉研究法):在同一时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优点: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陷,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因而科学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儿童的身心发展
新生儿条件反射特点:1.形成速度很慢。2.形成后,不稳定。3.不易分化。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其各种活动发展的直接前提,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动作的发展与个体的空间认知、概念形成、社会交往、自我中心化相关,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
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三个原则:1.由上到下。2.由内到外。3.由简单的、无意识的动作到复杂的、意识控制的动作。
认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
认知的特性: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认知成绩。
感知觉: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从感知觉开始的,然后学会了语言,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发展了高级的认知过程。
婴幼儿最主要的感知觉是触觉、听觉、视觉。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和联系的工具,也是个体发展其他高级认知活动的。
刚出生:能分辨语音刺激与其他声音刺激。
9-12个月:说出第一个指示词
18-24个月:出现双词话语
3-4岁: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完整的句子
7岁前: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