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新产品开发
1、新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产品。
2、新产品的特点:
1.具有新的原理、构思或设计。
2.采用了新材料,使产品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3.产品结构有明显改进。
4.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3、新产品的分类:
1.按其具备的新质程度分:全新产品、改进新产品、换代新产品、仿制新产品
2.按开发的方式分:企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用户订货开发的新产品
4、新产品的特征:
1.创新性 2.先进性 3.继承性 4.模糊性和相对性
5、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完成试制到投放市场,到最后被淘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周期性规律。
6、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1.投入期:销量低,销售额增长缓慢。
2.成长期:销售量迅速增长,竞争者纷纷介入。
3.成熟期:市场基本饱和,虽然普及率继续有所提高,但销售量趋于稳定。
4.衰退期:产品普及率迅速降低,成本上升,分销环节转向营销新品。
7、产品成长期企业的营销策略:
1.建立良好的分销渠道 2.促销重点从产品转向品质
8、产品构思(创意)的来源:
1.用户 2.销售者 3.科技人员
9、新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论证,以确定产品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10、新产品开发方案评价的分类:
1.定性分析:主要用于产品构思的筛选阶段
2.定量分析:包括综合平分法和经济评价法
11、经济评价方法计算:*P122—123 12、新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
1.设立独立的开发部门 2.在技术部门内设立新产品开发机构
3.建立专门的研究开发小组 4.成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
13、新产品开发规划的内容:
1.目标 2.依据 3.措施 4.方式 5.进度 6.责任制
14、新产品开发规划的依据:
1.企业的发展方向 2.用户市场的需求
3.产品及零部件标准化程度 4.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
5.国家或地区的总体规划和某些指令性任务 6.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
五 项目计划与控制
1、工程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为实现某种目的性、相互关联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这些活动在完成整项工程中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执行。
2、工程项目的特点:
1.一次性 2.时限性 3.程序性 4.新颖性
3、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
是将完成项目所需的有限资源,在必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进行合理分配并求得资源的最佳利用。其具体目标涉及三个方面:
1.工程项目的成本:为实施该工程项目而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2.工程项目的进度:完工期限是进度管理的目标
3.工程项目的质量:项目完成后是否能达到预先确定的技术要求和服务水平要求
4、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1.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立项) 2.工程项目计划
3.工程项目控制
5、工程项目管理:就是自项目立项开始,为确保项目的整体目标,并依据明确的可利用资源约束条件而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与控制活动。
6、工程项目计划的内容:
1.项目规划 2.工作分解结构 3.工作说明书
4.任务和责任分派 5.项目预算和成本估算 6.进度和网络计划
7.工作授权 8.报告和检查制度
7、工作分解结构:就是将整个工程项目按工作内容分解为各自独立的结构要素,再将各结构要素进一步分解,一直分解成独立的、可衡量的作业。
8、工程项目控制: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督每项作业的进度、成本和质量。
9、甘特图法(横道图法、条形图法):是一种计划和控制生产的有效工具,是把工程项目中的各项作业时间,在标有日期的图表上用横线表示出其起止时间。
10、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要考虑的因素:
1.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 2.对项目细节的掌握程度 3.项目的时限性
4.项目的总进度是否由少数几项关键作业所决定
11、网络图:是一种表示一项工程或任务中,各个工作环节或各项作业的先后顺序、衔接关系和所需作业时间的图解模型。
12、网络图的绘制:*P138-149
13、作业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项作业或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用titj表示。
14、估计确定作业时间的两种方法:
1.单一时间估计法:在估计作业时间时只确定一个时间值
2.三种时间估计法:在估计作业时间时,先预估三种时间值,然后据以计算完成作业时间的平均值。三种时间值是:乐观时间a,最大可能时间m,悲观时间b,titj=(a+4m+b)/6
15、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P150—161
16、确定网络关键路线的方法:
1.作业路线累计时间比较法 2.时差法 3.破圈法
17、网络计划的优化: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成本低的计划方案。
六 库存控制
1、库存的作用:
防止缺货,提高服务水平 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保证生产销售过程顺利进行 提高生产均衡性,调节季节性需求
2、周转库存:因生产(对内)或订货(对内)以每次一批而不是一次一件的方式进行时,所形成的周期性库存,成为周转库存。
3、运输库存:处于相邻两工作地或相邻两级销售组织之间的库存,成为运输库存。
4、库存控制:是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库存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适当方法对库存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5、库存过小的问题:
1.会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
2.会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3.会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成本提高。
4.会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6、独立需求(市场需求):是指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无关,只取决与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从库存控制的角度理解,其本质含义是指那些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自身不能控制的要求。
7、从属需求(相关需求、非独立需求):是指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直接依赖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从库存控制的角度,其本质含义是指那些具有确定性、企业能够控制的需求。
8、独立需求和从属需求的特征:
独立需求的特征是需求趋向于连续或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而波动,需求量可以通过预测进行估算。从属需求的特征是可以根据对最终项目的独立需求精确的计算出来。
9、定量订货模型:以库存余量为基础。当库存余量降低到预先设定的重新订货点时,库存控制系统便开始订货。
10、定量订货模型的特点:
每次订货的订货量相同,订货点相同,订货提前期固定不变,对库存的需求率不变,瞬间补充库存。
11、定量订货模型计算:*P184
12、时变需求下库存控制的三种对策:
1.直接按期间需求订货 2.按经济批量订货 3.部分期间费用比较法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