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影响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指关系主体本身所具有的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
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是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人际交往中起决定作用,是是否成功的主要原因。
生理因素包括:包括个人的生理需要、生理特征和健康状况等。
生理需要是人际交往活动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机。
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有年龄因素、性别因素、风度仪表等。
交往的三种类型:
本能型交往,是人际交往的最原始、最低级形式,这种形式出自本能,不用学习。
规范型交往,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掌握的那些行为规范,以遵从规范为指导的交往形式。
原则型交往,是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
人际交往的
心理动力因素是心理因素中的最高层次,
主要包括:1、人的需要;2、人的动机;3、、需要、动机与交往的行为;4、兴趣;5、理想和信念;6、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程度地对人际关系发生制约作用。
舒兹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包容的需要(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控制的需要(控制、支配、领导他人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关系的需要)。两种满足方式:主动满足、被动满足。
魏斯的社会关系律六种需要:1、依附需要;2、社会整合需要;3、价值保证的需要;4、可靠同盟的需要;5、需求指导的需要;6、关心他人的需要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与活动相联系,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表现,是影响人际交往效率的
最基本、最直接的心理因素。
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
包括反映评价、社会比较、自我感觉。
反映评价: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
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
自我感觉:在生命中的某一刻,你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了,这种看待自己的的方式。
自我概念的特征:1、自我的概念的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2、我概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性;3、自我概念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4、自我概念具有缓慢的变化性。
的美女编辑们 优化自我概念的途径:1.具有改变自我概念的需求;2、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3、制定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4、改变自我概念的方法。
社会性因素最基本的主要是:社会地位、职业类别、知识层次。
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1.逊顺型(特点是朝向他人,有社会、医务、教育工作者);2、进取型(对抗他人,有商业、金融、法律工作);3、分离型(疏离他人,有艺术创作、科研工作)。
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是关系主体之外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空间距离因素、习俗礼仪因素、道德规范因素、价值观念因素、法律法规因素、社会制度因素和社会群体因素。
**爱德华.T.霍尔《无声的语言》,提出社交中的空间距离理论,
4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拥有不同价值观对人际关系处理侧重点不同。组织行为学家
史布兰格把
价值观分为
六类:1.理性价值观;2、美的价值观;3、政治性价值观;4、社会性价值观;5、经济性价值观;6、宗教性价值观
群体的特点:同属一群体的各成员,在心理上意识到对方,具有相互认识与同属一群人的感受;同属一群体的各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依赖、交互作用、彼此影响,并且具有互补性;同属一群体的各成员,在目标上是共同的;同属一群体的各面员,共同遵守该群体的行为规范和规则。
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成员的意见有分歧时,在心理上感到的一种压力。群体的舆论、风气和规范等都能形成一股催人行动的心理压力。容易形成
从众心理。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