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的定义: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2、按照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3、这门学科在内容上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4、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也就是由公共组织、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制定的政策。
公共政策构成要素:1、政策主体系统。2、政策支持系统。3、反馈系统。
公共政策学的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
公共政策学概念的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
公共政策学中广为传播的模型主要有:1、理性主义模型。2、渐进主义模型。3、规范最佳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4、政治系统模型。5、机构一制度模型。6、集团模型。7、精英模型。考 试 大
上下来去决策模型 是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 构建决策模型须借助于两种资源:第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论;第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
科学的第一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而且这种一致须经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第二个品格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