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专业课复习 >> 正文
2009年自考《组织行为学》考前重点复习资料(带答案)
来源:优易学 2011-6-20 13:32:1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1.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提门科。
  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有助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与发展
  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3.模型: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表示
  4.按模型的发展变化,模型可分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按模型生产的形式,可分为-主观模型和客观模型按模型的形态,可分为物理模型与抽象模型按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可分为标准模型和描述模型
  5.模型的结构由目标变量和关系组成
  6.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
  7.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容:物理环境组织环境心理环境的要素
  8.人的行为的特征:1自发的,人的行为是自发的2有原因的,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还同该行为导致的后果有关3有目的的4持久性的5可改变性的
  9.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10.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2组合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倾向性6整体性
  1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先天遗传因素的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的影响。
  1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的整体之中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称为本我自我超我
  13.个性理论的应用:1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2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3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
  14.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15.气质差异的应用原则:1气质绝对原则。以其所要求的气质特征为绝对标准挑选和培训人员2气质互补原则.有的气质可以由别的气质特征予以适当的补偿,基本上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叫做气质互补。他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这个原则就是这两面的互补3气质发展原则
  16.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7.能力差异有如下几方面:(1能力的水平差异,这种差异又可分为:1能力低下2一般能力3才能4天才(2能力的类型差异(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18.能力差异应用的原则:1能力限的原则,就是每一项工作要求的起码能力水平2能力合理原则3能力互补原则
  19.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20.性格运用原则:1性格顺应原则2性格互补原则
  21.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22.社会知觉的分类:1对人的知觉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因果关系知觉
  23.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24.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客观因素包括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2主观因素包括1需要和动机2兴趣3性格4气质5经验知识
  25.知觉错误的表现:1.知觉防御:是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近因效应: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后来该对象的印象也起着强烈的影响3.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影响4.晕轮效应:是指通过社会知觉获得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个行为特征,又称哈罗效应5.道因效应:是指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26.工作满意度:指个人对他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既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1.更富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公正的晋升4.支持性的工作环境5.工作团队6.上级的管理7.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28.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所持续地从事的工作和担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9.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在职业设计中要留有余地2.要给予职工择业的权利和自由3.必须为所有成员提高平等就业和就职的机会4.即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专业5.两种生涯的结合。
  30.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31.激励机制的目的是调动积极性1.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2.认识是积极性的导向器和调节器3.环境对积极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推动作用。
  3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友爱和归属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求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33.成就需要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提出,主要内容有:1.对权力的需要2.对归属和社交的需要3.对成就的需要
  34.ERG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提出,包括: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
  35.挫折:是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36.工作设计:是组织向其成员分配工作和职业的方式,也包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37.群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38.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满足和需要:1.安全需要2.情感需要3.尊重和认同的需要4.完成任务的需要
  39.塔克曼提出的群体的发展阶段:1.形成阶段2.风暴阶段3.正常化阶段
  40.“社会助长作用”: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
  41.“社会抑制作用”: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有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
  42.观众效应:是当一个人工作时,有一个或若干个旁观者在一旁观察他的行为,工作效率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
  43.共同活动效应:是当一个人工作时,其他人也在一旁作同样是工作,工作效率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影响群体内聚力的有:1.群体的领导方式2.外部的影响3.群体规模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5.班组的组合6.与外部的隔离7.群体的效绩8.其他因素。
  44.内聚力的作用有:1.满意感2.沟通3.敌意4.生产率5.对改革的阻碍6.群体意识
  45.反头脑风暴法:让人们对某个方案只提批评意见,尽量挑毛病,甚至吹毛求疵,从而根据批评意见修改这个方案,使之达到完美。
  46.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感情.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渠道。
  47.人际关系的类型:1)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2)按人际关系的形成的纽带分:亲戚关系.地缘关系.业绩关系。
  48.团队:是由少数为达到共同目标具有互补技能和整套工作指标及方法并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
  49.冲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50.谈判是当事人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为满足各自需要和维持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协商和过程。它是解决冲突维持关系或建立条件或合作构架的一种方式
  51.谈判的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3合法原则4事人有别原则5信用原则
  52.提高领导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一个领导者要使自己有影响力1要素质好,即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2要有权,即说话算话,要明确的组织赋予的权利;3要人和,即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洞察群众的心理,创造激励的工作环境,满足人们的需要;4要让人信服,即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具有献身精神,不利用职权谋个人私利
  53.领导工作的作用表现在:1能更有效更协调地现实组织目标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3有利于个人目标的结合
  54.关于复杂人性的假设:1人类的需要使多种多样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级和整个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2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热病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5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本身的动机构造及他跟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6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有差别,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各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55.心理学家认为存在着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方式,即专制方式,民主方式,放任自流方式
  56.布莱克与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的五种典型领导方式:(1.1)方式为贫乏型管理(9.1)方式为任务第一型的管理(1.9)方式为俱乐部型的管理(9.9)方式为团队式管理(5.5)方式为中间型的管理
  57.任何领导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相互作用,去完成某个特定目标。因此,领导者的有效行为就要随着自身条件被领导者的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把期望理论与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途径—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途径—目标”理论的四种方式:支持型领导2参与型领导3指导型领导4以就为目标的领导
  58.领导工作的要求有:1要及时为组织成员指明目标,并使个人避免与组织取得协调一致2命令要一致3加强直接管理4保证组织内外沟通联络渠道的畅通5运用适宜的激励的方法6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领导方法
  59.这样科学的运用领导艺术?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在行使领导职能所表现出来的技巧,包括:(一)待人艺术①对待下级的艺术:1知人善任的艺术2批评教育的艺术3关心.爱护的艺术4助人发展的艺术5上下沟通的艺术②对待同级的艺术:1积极配合而不越位擅权2明辨是非而不斤斤计较3见贤思齐而不嫉妒忌能4相互沟通而不怨恨猜忌5支持帮助而不揽功推过③对待上级领导的艺术:1.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出力而不越位2.善于领会领导的意图3.适应上级的特点和习惯开展工作4.在上级面前规矩而不拘谨5.运用“等距外交”,避免交往过密或亲疏不一6.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着眼点就放在努力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做好(二)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要想提高领导的工作效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领导者必须干领导的事2.任何工作都要向三个“能不能”3.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4.提高会议效率5.善于运筹时间6.要精兵简政。
  60.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通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关于事实.思想.意见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1.沟通的分类:1.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2.按沟通是方法分为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和非语言沟通3.按沟通方向的可逆性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4.按处理问题的方法分为快速处置人员和联络人员
  62.信息沟通的方法:1.发布指示2.会议制度3.个别交谈4.建立信息沟通网络
  63.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是有机体
  64.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和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65.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打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66.工作设计的意义和作用:1.能减少单调重复性工作的不良效应2.有利于建立整体性的工作系统3.为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动和创造性提供了条件
  67.组织气氛的和谐性包括:组织成员的认同感2.组织成员的协同性3.组织成员参与意识的强弱4.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68.组织变革的内容:1.以人员为中心的变革2.以任务.技术为中心的变革3.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4.以适应组织环境为中心的变革
  69.组织结构变革的非层级制总趋势具体表现为1.扁平化2.柔性化3.分立话4.网络化四个基本趋势
  70.组织动因:1外部动因2内部动因
  71.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结构的改变3,组织职能的转变腌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
  72.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有: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组织环境的变得3管理现代化的需要4缺乏创新
  73.工作设计的原则:1.从管理哲学角度,要牢牢把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人与工作的关系,并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灵活的.有选择性的使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和以任务——结构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并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2.从心理学角度,要认真考虑工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整个组织的气氛和管理方式等因素。3.从功效学角度,注意工作设计应使某一工作的各项任务适合于人们的能力和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工作任务的时间安排要紧凑.合理;要把时间上紧密联系的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设计在一起;4.从技术学角度看,也应当重视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生产和设备等条件对工作设计的影响。
  74.压力:是指人对于外部情景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导致组织的参与者的生理.心理或行为上的变化
  75.组织文化:组织员工在较长时间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的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76.组织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2.约束功能3.激励功能4.凝聚功能5.辐射功能
  77.建设组织文化的方法:1.示范法2.激励法3.感染4.自我教育法5.灌输法6.定向引导法
  78.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有: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实用性2.组织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合理性3.组织权责体系的合理界定与授权行为的合理性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