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专业课复习 >> 正文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练习题汇总:选择题
来源:优易学 2011-6-12 16:30:3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三、选择
  1、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2、管理者管理的主要资源有: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机器资源(包括设备和能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五类。
  3、如果信息不充分,决策就失去了根本的依据。
  4、企业中物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即有信息反馈。
  5、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两类。
  6、通常将信息稳定系数在0.85以上的信息划成为固定信息。
  7、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变动数)/信息项目总数 
  8、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
  9、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
  10、根据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11、从信息加工本身来看,可以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处理两大类。
  12、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经济四个方面。
  13、系统中许多信息会在不同的管理工作中共享,因此,要求系统内的同一个信息应具有统一性(惟一性)。
  14、信息不在于多,而贵在适用。
  15、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必须建立在经济性的基础上。
  16、EDP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省人力和降低工作费用。
  17、一个专家系统ES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一个是存放专门知识的知识库;另一个是利用知识库的知识实现问题求解的推理机。
  18、企业领导必须亲自介入信息系统规划、决策、落实等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19、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个人机,工作站。
  20、目前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构成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1、I/O接口是输入输出接口,可以外接打印机,显示器,外存储器等各种输入输出外部设备。
  22、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22、软件一般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23、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包括:字长,运算速度,内存容量,主频,存取周期,总线宽度。
  24、总线是由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组线构成的。
  25、媒体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五类。
  26、信号的带宽就是频带的宽度,其单位是赫兹(HZ)。
  27、数据交换技术包括:专线连接,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
  28、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9、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30、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31、网络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3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树型拓扑。
  33、在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有对等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两种形式。
  34、目前绝大多数局域网都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网络模式。
  35、因特网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等组成。
  36、因特网的网络互联通信协议是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
  37、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构成。
  38、数据库模式主要分为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两个方面。
  39、模式反映的是数据库的结构,一旦定义好基本上就不再变动;而实例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个时刻的状态,数据库的数据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
  40、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还提供了两个映像功能:一个是在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转换)功能;另一个是在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之间的映像(转换)功能。第一种映像使得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逻辑结构不变,因而相应的程序也不变,这就是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第二种映像使得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结构不变,应用程序也不用改变,这就是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41、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是抽象的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数据的工具。
  42、数据模型分为两类,以人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概念模型(或称信息模型),以计算机系统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数据模型。
  43、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包括:一对一(1:1)、一对多(1:n)和多对多(m:n)三类。
  44、数据模型分为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两类。
  45、逻辑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概念组成。
  46、人们一般以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47、层次模型以每个实体为结点,上层结点叫做父结点,下层结点叫做子结点。
  48、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即要求每个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中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基本项。
  49、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筛选)、投影和连接三种。
  50、Visual FoxPro6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51、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它总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文件的扩展名是DBF。
  52、在VFP中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数据表,数据库也可作为一个文件存放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其扩展名是DBC。
  53、如果为一条语句命令增加注释,必须在注释内容前插入注释引导符:&&
  54、系统开发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是创新。
  55、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56、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57、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
  58、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
  59、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要点是“自顶向下”地开发系统,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
  60、目前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61、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62、发展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
  63、数据表征了对象的状态,操作则是在外界激发下使数据的状态改变。
  64、系统开发项目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65、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
  66、诺兰模型六个阶段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在第1阶段到第3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在第4阶段到第6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应用。
  67、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有: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要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
  68、人们借助关键成功要素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69、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70、系统生命周期第一阶段的工作是系统分析。
  71、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72、现状调查应“自顶向下”、由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调查内容有企业组织结构和信息关联状况、系统业务流程、系统数据调查等几个方面。
  73、现状调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它描绘出来。
  74、企业管理的依据是企业内部和外部随时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决策,控制,协调的基础。
  75、为了准确地表达原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便于以后各工作阶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这些调查成果,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作为描述原系统业务的工具。
  76、数据流用一根箭线表示,箭头指向数据流动的方向,箭尾连接数据产生的地方,它可以产生于或流向外部实体,处理功能,也可以产生于或流向数据存储。
  77、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原系统,把系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首先要划定系统的边界,然后逐步求精,逐层深入分析。
  78、一般一个功能至多分解为10个下层功能。
  79、扩展的数据流程图其绘制过程就是在原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形成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
  80、最终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的综合逻辑描述,着重反映系统的全貌。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