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专业课复习 >> 正文
2008年高教自考冲刺《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讲义
来源:优易学 2011-1-28 11:52:1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

  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

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

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

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

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

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

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

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

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

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

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

刊物,1926年7月终刊。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

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

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

,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

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

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