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专业课复习 >> 正文
2010年自考教育心理学笔记:第六章
来源:优易学 2010-1-20 10:34:0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

  1、定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类型:

  ①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

  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

  2、知识学习

  类型:

  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

  4、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①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1、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条件是:

  ①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

  ②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

  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

  2、知识直观

  (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知识概括:

  (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贮存时间 
容量 
信息来源 
信息处理 
瞬时记忆 
0.25-2秒 
大 
刺激 
注意-短记;未注意-消失 
短时记忆 
5秒-2分钟 
7+2
组块 
感觉记忆(直接记忆)
长时记忆(工作记忆) 
复述-长记;不复述-消失
解决问题 
长时记忆 
1分钟一终生 
无限度 
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充分、深度加工,提取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1、遗忘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理论——遗忘原因

  ①痕迹衰退说(最古老亚里士多德、桑代克):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

  ②干扰说(占统治地位):前摄抑制、后摄抑制是由于在学习和加快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③同化说(奥苏伯尔):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④动机说(弗洛伊德):遗忘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

  3、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