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公共课复习 >> 正文
201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单选
来源:优易学 2011-11-30 14:58:5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 )。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实践观点
  25、真理是( C )。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B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D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A )。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
  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D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3、社会形态是( D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4、经济基础是( D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B )。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C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 )。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
  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B )。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C )。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 B )。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两种不同的劳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