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复习资料 >> 公共课复习 >> 正文
2009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大部分重点讲解
来源:优易学 2011-6-8 14:36:0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2008年政治课改革之后新增加的一门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程是在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合并的基础上,增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广,知识点和考核点相应增加,考生在复习迎考中难以入手,感觉困难重重。这里,仅就课程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
  是教材的绪论部分。绪论是把握全书的纲领。共掌握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基本常识,考生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以及每一部分内容的直接理论来源和代表作。比如: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作:《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代表作:《GCD宣言》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必须理解并能简单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用和发展: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教材的第一、二、三章,共三个章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共四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内容:唯物主义,教材的第一章。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有: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以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根据考纲的要求,在全面领会这些原理的基础上,应重点掌握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原理。
  第二方面内容:辩证法,教材的第一章。涉及辩证法的三大框架: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考生应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第三方面:认识论,教材的第二章。涉及认识的产生和本质、认识的辩证运动、马克思主义真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等四个理论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应注重掌握认识的本质、认识运动的全过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的关系。
  第四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教材的第三章。涉及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等三个重要内容。其中,考生应学会运用由社会基本矛盾引申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原理、社会改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原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理等等,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教材的第四、五、六章,共三个章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主要是三大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帝国主义论。教材在阐述三大理论的过程中,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全方位的论述。
  教材的第四章,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重点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经济和政治的本质。这一章涉及的理论内容比较多,诸如商品经济、劳动两重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方法,以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等理论。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考生应着重掌握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等理论内容。
  教材的第五章,剩余价值理论中的资本循环和分配理论。涉及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资本的具体形式,以及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应注意把握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条件、平均利润以及剩余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材的第六章,帝国主义论。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这一章应重点把握垄断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原因和实质,以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长期性、曲折性。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是教材的第七、八两章。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历史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教材的第七章。涉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考生应掌握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贡献和教训、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要理论。
  共产主义社会,教材的第八章。这一章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了解马克思主义所科学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涉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为建设共产主义而奋斗三个理论内容。考生可重点掌握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以及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理论。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也由于自学考试的性质和要求,广大考生在复习迎考中一定要脚踏实地,根据考纲的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切忌随便地猜题、押题。我们相信,只要“工夫深”,通过这门课程是没有问题的。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彭慧芳,毕业于北京某高校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辅导工作,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曾参…详细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