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实施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在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失业时享受基本生活权利的为 ( )
A.医疗保险
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险
28.工伤保险费征收的确定依据为 ( )
A.征收基数
B.交费人数
C.医疗费率
D.医疗范围
29.在经济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比较全面的保障模式是 ( )
A.自救型社会保障制度
B.互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C.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D.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30.普通国民老年保险金的服务对象为 ( )
A.全体社会劳动者
B.全体公民
C.部分社会劳动者
D.老龄公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影响人均投保率的因素有 ( )
A.伤残风险率
B.人均行政管理费
C.伤残津贴
D.人均收入比
E.人均纳税额
32.属于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的有 ( )
A.现收现付式
B.捐款
C.拨款
D.完全积累式
E.部分积累式
33.社会优抚和安置的对象为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 ( )
A.现役军人
B.退伍军人
C. 伤残军人
D.现役军人家属
E.为国捐躯军人家属
34.职工福利的基本特征有 ( )
A.补充性
B.普遍性
C.差别性
D.集体性
E.平均性
35.工伤保险费的筹集方式有 ( )
A.区域平衡法
B.当年平衡法C.阶段平衡法
D.总体平衡法
E.全国平衡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养老保险
37.合作医疗
3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
39.失业给付
40.“福利国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简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的“优待”原则。
42.简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
43.简述社会保险费来源于整个社会的原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2分)
44.试述生育保险的特点。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5.已知A公司有员工1000人,伤残津贴为1500元/年,伤残风险率为12%,人均行政管理管理费6元/年,请计算A公司一年的工伤保险投保费。
46.某国标准劳动年龄为20~60岁,该国在此标准年龄段内有10万人,该国失业率为10%,该国无标准劳动年龄外就业人数,该国的标准劳动年龄人口中有1万人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1万人已完成规定缴费年限不愿再缴费,该国平均工资额为5万元,养老费计提比率为8%,问该国的养老费支出总额为多少?
社会保障概论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A 5.D 6.C 7.D 8.D 9.C 10.D 11.D 12.C 13.B 14.C 15.A
16.D 17.A 18.B 19.C 20.C 21.D 22.C 23.C 24.D 25.B 26.B 27.D 28.A 29.D 30.B二.31.ABC 32.ADE 33.BCDE 34.ABCD 35.BCD
三、3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37.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38.工伤保险中的“无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首要原则。
39.失业给付:被保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本生活水平。
40.“福利国家”:在“混合经济”的条件下,由政府采取大规模行动来强调社会利益,实行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门类齐全的社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公民在其生存期间能享受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国家。
四、41.在我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中,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最高,以此表示对为国家、为社会而负伤、致残的贡献的肯定和关怀。这种“优待”原则主要通过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在保险待遇上的差别性来体现。
因工负伤致残,体现了劳动者不避艰险的高尚精神,实行优待原则不仅是对伤残者的经济补偿,也是对伤残者的奖励和安慰。非因工伤残,同疾病社会保险待遇一样,属于“物质帮助”带有福利救济的性质。
42.目前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包括了7个类型11种人:(1)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的职工;(2)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职工;(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撤销、解散的企业的职工;(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停产整顿企业被裁减的职工;(5)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6)企业辞退、除名或开除的职工;(7)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的其他职工。
43.(1)人们参加社会保险后就成为保险的一方当事人,取得在约定保险事故发生后享有领取保险金的权利。(2)社会保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使其不至于因为发生保险事故而中断生活来源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3)被保险人所遭受的风险事故,有些是由于意外事故所引起的,但大部分则是人为所致。(4)社会保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公益事业,具有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性质。(5)社会保险的目的是稳定社会。
五、44.(1)生育活动造成的劳动能力暂时丧失是正常的生理活动引发的,一般不用特殊治疗,而重在休养与营养补充。而失业、工伤等风险带来的收入损失,一般与生理活动无关,大多是社会因素造成的。生育引起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又与年老带来的劳动能力丧失不同,不是劳动收入的长期断绝,而是收入的短暂性中断。
(2)生育保险费用的性质,不仅是为了维护妇女劳动者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而且对于实现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数量的合理性和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3)生育保险对象仅包括已婚女性劳动者。也就是说,只有已婚女性劳动者才有权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当然,这不排除她们的子女、配偶也分享一定的待遇。这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妇女和婴幼儿的保护及对家庭的关照。生育保险以参加社会劳动的妇女劳动者原来的收入水平为标准,对妇女劳动者因生育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予以帮助。
(4)生育保险在我国只适用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妇女劳动者,并且还必须符合和服从国家计划生育的规定。对于不符合法定年龄的已婚妇女劳动者的生育、非婚妇女劳动者生育和不符合或不服从国家计划生育规定的生育,不能享受生育妇女社会保险待遇。这就是说,生育保险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分配制度,它要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约束。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非法生育一律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5)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由于孕妇在临产分娩前的一段时间,已经行动不便,不宜工作,分娩以后,也要一段时间恢复身体健康和照顾婴儿,所以女职工的产假包括产前和产后两个阶段,孕妇可自愿决定产假是产前产后混合使用还是全部用于产后。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产妇和婴儿健康,达到生育保险的目的。
(6)其待遇水平一般均高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生育保险不仅仅为了弥补妇女劳动者的收入损失,也是保障国家所需的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所绝对需要的。生育活动得到社会保障,意味着不仅保障了妇女劳动者本人健康的恢复和增强,还保障了劳动力后备的增强。可以说,生育保险所保障的,是名副其实的劳动力扩大再生产,超过失业、疾病社会保险对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保障意义。这是生育保险待遇要高于其他险种的原因。
六、45. 1500×12% =180;
180+6-186;
186×1000-186000,即A公司~年的工伤保险投保费为186000元。
46.L=10×90%=9(万人)
L0=0 L1=1万 L2=1万 L3 =0
S一7(万人)7X5-35(万元)35万元×8%一2.8(万元)
该国的养老费支出总额为2.8万元。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