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主要特点有:(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应与国家预算管理相适应,以预算和业务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兼有权责发生制的结账基础。(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核算有关收支结会,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意义有:(1)正确组织预算财务收支核算,有利于促进预算收支任务的顺利实现。(2)严格监督预算财务收支活动,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3)认真分析预算财务收支执行进度,有利于调节资金供求,合理调度资金。
2、论述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在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基金(净资产)属于静态要素;收入、支出和结余属于动态要素。其中,动态要素随着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处于显著变动之中。它是静态要素形成的动因,而静态要素的存在则是引起显著变动的条件,是动态要素变动的结果。各种会计要素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各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式如:
静态:资产=负债+净资产动态:收入-支出=结余在收入与支出尚未结转的情况下,上述关系式可表示为;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资产=负债+净资产+结余
3、论述政府财政会计的地位和任务。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财政会计在财政管理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既是国家预算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行预算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离开了财政会计,预算管理工作寸步难行。财政会计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财政会计是筹集和安排使用预算资金的基础。②财政会计是对各级预决算进行分析检查的前提。③财政会计是进行有效的预算监督的保证。其基本任务是:①处理财政会计的日常核算事务。②调度财政资金。③实行会计监督,参与预算管理。④组织和指导本行政区域预算会计工作。⑤做好预算会计的事务管理工作
4、论述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包括哪些假设,解释各自的含义及其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会计主体假设,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它的基本要求:严格区分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界限。
持续经营假设,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业务活动为前提,不考虑是否因破产清算而终止。它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按照公认的原则和制度的要求,对政府与事业单位活动进行连续地记录、计量和报告。第二,会计要素的计价,特别是资产的计价,应当按正常的秩序、方法进行。
会计分期假设,是对会计主体在持续经营时间中,人为划分的片断期间,又称会计期间。它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应当按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货币计量和币值不变假设,货币计量是以货币作为会计要素的计量单位。它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确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5、论述财政会计中预算支出的核算基础。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预算支出的核算基础也叫列报基础,即回答财政会计对于各项预算支出以什么数字作为列支依据的问题。为了真实反映预算结余和简化会计核算,对于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用款单位银行支出数列报支出;不实行限额管理的基本建设支出按拨付用款单位的拨款数列报支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非包干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平时按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清理结处收回拨款时,再冲销已列支出;收回以前年度已列支出的款项,除财政部门另有规定者外,应冲减当年支出;除此之外的其他各项支出均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属于上下级财政或部门之间转拨资金应与本单位直接支出区别反映。另外,凡是预拨以后各期的经费,不得直接按预拨数列作本期支出,应作为预拨款项处理,到期后,再按有关规定口径转列支出。
6、论述行政单位领拨经费的方式。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领拨经费是方式也就是预算拨款方式,一种是划拨资金方式,一种是限额拨款方式。划拨资金,又称实拨资金,是财政部门根据主管会计单位的申请,按月开出预算拨款凭证,通知国库将财政存款从国库直接划转到申请单位在开户银行的存款账户,由主管单位按规定用途办理转拨或支用,月末由用款单位编报单位预算支出报表。限额拨款又称限额管理,是财政机关根据主管会计单位的申请在核定的年度预算内,分期给用款单位下达用款额度,由主管单位在额度内支用或转拨,月末由银行系统编报支出月服,报告支出情况,并和财政机关进行资金结算。
7、论述行政单位结账前后资产负债表的联系和区别?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和“结账后”的资产负债表,其编制日期都是12月31日,都反映行政单位年末的财务状况。主要区别是:1、编制依据不同。“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是依据年终转账前所结计出的12月31日各总分类账余额填列的;而“结账后”的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是根据年终转账之后各总账账户的年末余额,也就是“结转下年”数填列的。2、作用不同。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主要目的是汇集所有账户的年末余额,进行年终转账前的试算平衡,可以说“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是决算资产负债表的工作底稿。“结账后”的决算资产负债表才是真正反映行政单位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3、科目状况不同。在“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会计科目都有余额。而在“结账后”的资产负债表中,收入、支出类科目都已冲平,不再有余额。
8、论述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审核的主要内容。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会计报表的审核包括政策性审核和技术性审核两个方面。政策性审核包括1、预算报告情况的审核。2、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审核。3、各项收入、支出的审核。4、往来款项和财产物资的审核。技术性审核包括1、审核上下级单位之间预算拨款和专项资金的拨出、拨入数,其他资金的上缴、下拨数是否一致。2、审核上下年度有关数字是否一致。3、审核各个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4、审核各个报表中数字计算是否正确。5、审核会计报表中的数字与业务部门提供的数字是否一致。
9、论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事业单位会计由于它的性质和具体任务与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核算对象不同。事业单位会计不仅要核算预算资金的领取、创收、使用及执行结果;又要核算经营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②会计结账基础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既采用“收付实现制”,又采用“权责发生制”。③计核算内容不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更广,不仅要核算预算收支余超,还要核算成本费用,计算收益。④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报表种类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满足会计核算要求,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管理。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既有预算资金收支科目,又有成本费用科目。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有经营支出明细表、净资产变动情况表等,而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中无此表。
10、论述对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主要利用哪些指标进行分析?
自考名师王学军解答提示对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主要利用负债比率、资金周转率、经费自给率这三个指标来分析。(需要具体写出指标的计算公式)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