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模拟试题 >> 公共课模拟题 >> 正文
2009年下半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阅读题练习(1)带答案
来源:优易学 2011-6-1 16:18:4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1、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回答:
  A、指出本段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
  B、这段文字中的立论体现在哪里?
  C、这段文字的双重比喻有何意义?
  2、阅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回答:
  A、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B、本文驳斥的对象是谁?立论原则是什么?
  C、本文驳论的形式是什么?
  3、阅读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回答:
  A、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哪两种时代的循环,这种划分的目的何在?
  B、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两部分着眼点有何不同?
  C、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什么?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4、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回答:A、文中的“城”指哪里?
  B、本段运用的论据类型和论证方法是什么?
  C、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5、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奚谷。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回答:
  A、“是州”指哪里?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B、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C、本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6、阅读茅盾《香市》中的这段文字: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请问答:A、“革命”指什么时候,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本文写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B、“公安分局”的衙门、蚕种改良所分别指什么?
  C、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7、阅读《国殇》第一段: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木包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回答:A、该段文字分几层?试概括层意。
  B、该段文字描写战斗进程有何特点?
  C、屈原写作本文的原因何在?
  8、阅读《兵车行》(杜甫),请回答:
  A、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B、诗歌的叙事方式是什么?叙事次序安排有何特点?
  C、诗歌对主题的揭示有何深刻性?
  9、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中的一段文字: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请回答:
  A、“那边”指哪里?“血和灰”、“阴暗”是什么意思?
  B、“辽远的一角”指哪里?
  C、该段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阅读高尔基《鹰之歌》中的一段文字:
  “在浪涛的狮吼声中,轰隆隆地响着颂赞那高傲的鸟的歌声,山岩被浪涛冲击得发抖,天空被那威严的歌声震撼得战栗了:
  我们歌颂勇士们的狂热的精神!“
  请回答:A、“高傲的鸟”、“天空”象征什么?
  B、“山岩”、“发抖”、“天空”、“战栗”说明了什么?
  C、该段用了哪些修辞?
  11、阅读辛弃疾《摸鱼儿》一段:“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请回答:
  A、“长门事”是借用了谁的典故?该典故说明了什么意思?
  B、“闲愁最苦”是何意?
  C、“斜阳正在”指什么?
  12、阅读老舍《断魂枪》一段文字: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回答:A、这段文字是用什么写法刻划人物形象的?
  B、沙子龙的镖局为何改了客栈?
  C、沙子龙是怎样的一个人?
  13、阅读《答司马谏议书》一段文字: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
以抗上,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回答:A、盘庚之迁的典故说明了什么?
  B、该段文字的语言有何特色?
  C、概括本文的主旨。
  14、阅读《论毅力》一段文字: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此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己。
  请回答:
  A、概括本段意思。
  B、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孔子话中“为山”之喻包含了什么成语?
  15、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请回答:
  A、本段的含义是什么?
  B、本段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C、“要塞”指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进入青年人网论坛看答案及解析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