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GCD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运用到外交领域和经济建设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是
A.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的需要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有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劳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8、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这个战略的基本思想是
A.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B.切实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
D.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9、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
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
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C.民主就其本质而言是多元主义的
D.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10、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A.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D.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1、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论断表明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D.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1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
A.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13、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因为,党现在
A.面临执政的考验 B.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
C.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D.面临和平演变的考验
14、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制企业的数目和职工人数在各个行业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对其他经济成分实行正确引导、管理和监督
15、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既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使人民民主成为现实,又规范人民的民主行为,使
A.民主总是具体的、相对的,不存在不受制约的民主和自由
B.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C.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和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都是错误的
D.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三、辨析题(31-3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2、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所以,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四、分析题(34-36,每小题9分,37小题10分,共37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 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 | 城镇化比例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2000年 | 15.9% | 50% | 36.2% | 6280元 | 2253元 |
2020年 | 11.5% | 29% | 56% | 18000元 | 8000元 |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的比重?
3、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惩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关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
摘自 《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②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③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从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4、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 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 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 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 295.6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 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 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 860.2亿元,集体成分1 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4)说明国有经济地位的变化。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