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代码:0306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无机化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开设的第一门基础课,是学习本专业有关理论知识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自学和辅导使考生熟悉和掌握有关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考生对无机化学重要理论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对重要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并初步具备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为适应化学和药学的发展现状,助学辅导中应及时补充有关的新知识和新进展。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无机化学中的结构理论、热力学基础理论、平衡理论以及氧化还原和配合物等重要理论并能运用上述理论去认识和分析常见元素及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初步了解无机物间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2.了解热力学重要状态函数的初步概念,掌握化学热力学重要定律和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3.掌握反应速率及影响速率的因素,掌握化学平衡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及有关计算。
4.掌握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的相关理论及各类计算。
5.掌握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并用于说明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6.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应用相关原理判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7.熟悉无机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离子的稳定性及有关计算。
8.熟悉常见重要非金属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有关反应和变化规律。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是药学专业入门的基础课,所涉及的理论和元素知识与后续其它化学课程及专业课程均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对此,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溶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常用浓度表示法及换算。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溶液浓度表示法及换算(一般)
识记:简介百分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及换算。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重点)
理解: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渗透压的医学意义。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热力学常用术语及内能、焓、熵和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初步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盖斯定律及有关计算;能利用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自发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热力学常用术语简介(一般)
识记:了解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等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热效应和焓,热化学方程式(次重点)
理解:热化学方程式、恒压反应热与焓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简单计算。
(三)盖斯定律、生成热及有关计算(重点)
理解:盖斯定律、物质的标准生成热ΔHf°。
应用:由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求未知反应的反应热;由物质的生成热求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四)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熵和自由能;Gibbs公式及应用(重点)
识记: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及判据;熵和自由能的初步概念。
理解:Gibbs公式及应用举例。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什么是反应速率及影响速率的因素;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各类计算;掌握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反应速率表示法(一般)
识记:什么是反应速率及如何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求同一反应的平均速率。
(二)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次重点)
识记: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
理解:活化能与活化分子的概念;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三)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重点)
理解:速率方程、速率常数、质量作用定律。
识记:反应级数的概念。
(四)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次重点)
识记:了解升高温度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能用阿氏公式定性解释温度与速率、活化能与速率的关系。
(五)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次重点)
识记: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
(六)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重点)
识记: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平衡到达的标志。
理解:浓度平衡常数(Kc)和压力平衡常数(KP);二者的互算;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平衡常数表示式的书写。
(七)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重点)
应用:掌握以下几类计算:1.求Kc 或KP,Kc与KP的互算;2.求初浓度或初摩尔数;3.求转化率或分解率等。
(八)化学平衡的移动(次重点)
理解:浓度、温度、压力(对气体反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与化学平衡无关。
第四章 电离平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对质子理论、水的电离及溶液酸碱性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元弱酸(碱)的电离和有关计算,溶液pH值的求算。了解多元弱酸电离的概况。领会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掌握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及pH值的计算;盐类水解及有关计算。对强电解质溶液概况有一初步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酸碱质子理论(次重点)
理解: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反应的实质。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次重点)
识记: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理解:[H+]、[OH-]和pH的换算。
(三)一元弱酸(碱)的电离,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重点)
理解:一元弱酸的电离及[H+]、Ka、α等的近似求算。
一元弱碱的电离及[OH-]、Kb、α等的近似求算。
应用:同离子效应发生后溶液pH值和α的求算。
识记:盐效应简介。
(四)强电解质溶液简介(一般)
识记:强电解质溶液的表观电离度,活度与活度系数。
(五)缓冲溶液(重点)
理解:缓冲原理和缓冲溶液的组成。
应用: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溶液的配制。
识记: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因素。
(六)盐类水解(次重点)
识记:水解的实质和水解盐的类型。
理解:弱碱强酸盐、弱酸强碱盐和多元弱酸盐一级水解后溶液pH值的求算;水解常数和水解度。
识记:浓度、温度、酸度对水解的影响。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和溶度积的相互关系,掌握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条件及有关计算,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难溶物溶解度的影响及什么是分级沉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溶度积原理(重点)
理解:溶度积常数(Ksp),Ksp和溶解度S的关系,溶度积原理和溶度积规则。
(二)沉淀的生成或溶解(重点)
应用:利用溶度积规则进行计算,判断溶液混合后有无沉淀产生。
识记: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三)沉淀的溶解(一般)
识记:了解使沉淀溶解的常用手段。
(四)分级沉淀(一般)
识记:了解分级沉淀及应用。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和氧化数概念的基础上,能应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掌握原电池和电极电势概念,熟悉标准电极电势(φ°)相对值的测定方法。能熟练应用φ°表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掌握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方法及Nernst方程的应用。了解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次重点)
识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理解:氧化数,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二)原电池和电极电势(重点)
识记:金属与其盐界面上的电势差称为金属的电极电势(φ);任一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电势差即为该电对的电极电势。电极电势是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能力大小的判据。
理解:原电池的电动势(E)等于两电极电极电势(φ)之差,E=φ+ - φ-。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势(φ°)值的测定,φ°表。
(三)φ°表的应用(重点)
识记:应用φ°表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理解:应用φ°表判断标准状况下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方向。
应用: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理解: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判断歧化反应可否发生。
(四)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重点)
理解:Nernst方程及书写该方程的注意点。浓度、酸度和沉淀的形成对φ值的影响;求Ksp值。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