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光驱(重点)
理解:光驱的工作原理
应用:光驱的接口类型、光驱的购买
(二)声卡(重点)
理解:声卡的工作原理
应用:声卡口类型、声卡的购买
(三)视频卡(次重点)
理解:视频卡的工作原理
应用:视频卡的接口类型、视频卡的购买
(四)音箱(一般)
理解:音箱的工作原理
应用:音箱的接口类型、音箱的购买
(五)摄像头(一般)
理解:摄像头的工作原理
应用:摄像头的接口类型、摄像头的购买
第六章 网络设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选购和使用。
本章总的要求:让学生理解异步串行接口、调制解调器、网卡、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等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接口类型及选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异步串行接口(一般)
理解:异步串行接口的工作原理
应用: 异步串行接口的接口类型、异步串行接口的购买
(二)调制解调器(次重点)
理解: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
应用:调制解调器口类型、调制解调器的购买
(三)网卡(重点)
理解:网卡的工作原理
应用:网卡的接口类型、网卡的购买
(四)交换机(重点)
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应用:交换机的接口类型、交换机的购买
(五)网桥(次重点)
理解:网桥的工作原理
应用:网桥口类型、网桥的购买
(六)路由器(次重点)
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应用:路由器的接口类型、路由器的购买
(七)网关(一般)
理解:网关的工作原理
应用:网关的接口类型、网关的购买
第三部分 实践环节
实验一 输入设备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接口类型。
二、考核内容
认识输入设备。
(一)安装鼠标。
(二)安装键盘。
(三)安装扫描仪
(四)使用数码相机
(五)认识其他输入设备
实验二 输出设备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学习显示系统、打印机、绘图仪等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接口类型。
二、考核内容
认识输出设备。
(一)安装显卡。
(二)安装显示器。
(三)安装打印机。
(四)认识绘图仪。
实验三 外存储设备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外存储设备的使用。
二、考核内容
本实验内容:认识外存储设备的。
(一)使用软盘。
(二)安装硬盘。
(三)使用U盘。
实验四 多媒体设备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二、考核内容
认识多媒体设备。
(一)安装光驱。
(二)安装声卡
(三)安装视频卡。
(四)安装音箱。
(五)安装摄像头。
实验五 网络设备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使用。
二、考核内容
认识网络设备。
(一)安装调制解调器。
(二)安装网卡。
(三)安装交换机。
(四)安装路由器。
(五)认识网关、网桥。
第四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计算机外围设备》 张钧良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操作实践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应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强化实践课程。
8、助学课时:本课程共5学分,总学时共9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章 次 | 课程内容 | 讲 授 | 上 机 | 共 计 |
第一章 | 计算机外围设备概述 | 2 | 0 | 2 |
第二章 | 输入设备 | 4 | 12 | 16 |
第三章 | 输出设备 | 6 | 12 | 18 |
第四章 | 外存储设备 | 6 | 12 | 18 |
第五章 | 多媒体设备 | 6 | 12 | 18 |
第六章 | 网络设备 | 6 | 12 | 18 |
合计 | 30 | 60 | 90 |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