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实践环节
实验一 图片色彩的调整与瑕疵的修复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考生应熟练掌握Photoshop中的图像(主要是颜色)调整工具,选区制作工具(包含选区编辑方法)和图像修补工具。
二、考核的内容
通过实验应使考生印证和学会:选取工具;选取方法;调整选区;颜色模式;颜色调整;直方图的使用;使用色彩;绘图;擦除;填充;修饰图像;给图像上色等方法。
主要操作内容是:按照要求对给出的图像进行图像修补、对部分内容调整颜色(或上色)。
实验二 图层混合模式与图层样式的使用(艺术字的制作)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考生应理解Photoshop中的图层的概念,了解图层混合模式的混合模型,熟练掌握图层混合模式与图层样式的使用,熟练掌握Photoshop中文字工具的使用。
二、考核的内容
通过实验应使考生印证和学会:文字的输入与设定;变形文字;设置注释;制作特效文字;图层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层的混合模式;蒙板层;图层样式;填充图层与调整图层;利用图层制作实例等方法。
主要操作内容是:按照要求使用图层混合模式对图像进行处理,并利用图层样式制作艺术字。
实验三 滤镜和通道的使用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考生应理解Photoshop中的滤镜和通道的原理,并熟练掌握Photoshop中的滤镜和通道的使用方法。
二、考核的内容
通过实验应使考生印证:通道的基本概念;通道面板;专色通道;利用通道制作特效文字;滤镜的工作方式;滤镜对效果图产生的影响等内容。
主要操作内容是:按照要求使用通道与滤镜对给定图片进行处理。
第四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中文版Photoshop 标准培训教程》 雷波 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助学学时:本课程4学分,建议助学课时72学时,课时安排如下:
章 次 |
内 容 |
学 时 |
第一章 |
初识Photoshop CS |
2 |
第二章 |
图象处理的基本概念 |
2 |
第三章 |
Photoshop CS 基本操作 |
4 |
第四章 |
图象的选区 |
6 |
第五章 |
图案色彩处理 |
6 |
第六章 |
图象的创作与修饰 |
6 |
第七章 |
文字的设计 |
6 |
第八章 |
使用图层 |
6 |
第九章 |
使用通道 |
6 |
第十章 |
使用路径 |
6 |
第十一章 |
使用滤镜完成艺术化效果 |
6 |
第十二章 |
综合实例 |
6 |
实验一 |
图片色彩的调整与瑕疵的修复 |
4 |
实验二 |
图层混合模式与图层样式的使用(艺术字的制作) |
4 |
实验三 |
实验三 滤镜和通道的使用 |
4 |
合 计 |
72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课程为实践考核课程。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2、考核环境为:
考核所需计算机基本配置为P3 1.7GHz以上主频;2GB主盘空间;80GB以上剩余空间;支持1024×768、24位色以上、128MB显存、滚轮三键鼠标。
软件要求具有合法使用权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Photoshop CS软件
3、考核方式为:
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其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5%,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5%。
形成性考核以各个实验成绩的平均值作为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上机考试。试题类型一般为命题制作,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特别说明:
以上各章及实践环节部分的内容考核方式均为上机考核,文中提到的考核知识点均在实践(上机)考试中体现,要求能够掌握以上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实践考核中,考核成绩按实际作品进行评定。
六、题型示例(样题)
例:将图像A中的人物用选区抠出,合成到B中,并加上文字XXXXXXXXXX,并将文字作浮雕效果处理。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