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自学考试 >> 政策动态 >> 正文
天津市2009年自考视听元素组合训练考试大纲公布
来源:优易学 2011-7-21 12:21:2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第四章 电子编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讲述电子编辑系统的建立。阐述了不同电子编辑方式的应用。要求掌握电子编辑方式及其发展变化。了解电子编辑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子编辑系统构成(重点)
  识记:(1)电子编辑系统的涵义。(2)一对一编辑系统的特征。
  (3)二对一编辑系统的特征。
  理解:(1)一对一编辑系统的构成。(2)一对一编辑系统的应用范围。
  (3)二对一编辑系统的构成。(4)二对一编辑系统的应用范围。
  应用:如何合理地建立电子编辑系统的概念。
  (二)电子编辑方式应用(重点)
  识记:(1)电子编辑方式的各种不同表达涵义。(2)各种不同的电子编辑方式适用范围。
  理解:(1)直接编辑和间接编辑、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离线编辑和在线编辑。(2)CTL(控制磁迹)编辑和TC(时间码)码编辑、联机编辑和脱机编辑。
  (3)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
  应用:(1)掌握电子编辑方式的特点。
  (2)针对不同的制作环境应用不同的电子编辑方式。
  (3)运用直接编辑和间接编辑的原理,说明选择编辑方式的重要性。
  第五章 对编实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讲解对编的特性和适用范围。详尽地讲解编辑控制器的操作使用技巧。重点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环节一对编技术,设置的实验内容通俗易懂、突出其实用性、概念性、指导性。使学生掌握实用的电视技术知识。
  要求熟练掌握电子编辑方法。练习掌握编辑设备的操作使用。参与编辑电视片的实践活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电子编辑操作方法(重点)
  识记:(1)时间码编辑的应用。(2)组合编辑的应用。(3)插入编辑的应用。
  理解:(1)时间码编辑的应用范围: 工作步骤和操作方法。
  (2)组合编辑的应用范围、工作步骤和操作方法。
  (3)插入编辑的应用范围、工作步骤和操作方法。
  应用:(1)掌握时间码编辑的操作技巧。(2)掌握组合编辑的操作技巧。
  (3)掌握插入编辑的操作技巧。
  (二)电子编辑工作程序(次重点)
  识记:电子编辑工作程序的要点。
  理解:电子编辑工作程序的灵活性。
  应用: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总结各种不同电视节目类型的实用编辑工作程序。
  (三)对编实操(重点)
  识记:电子编辑实际操作的要点。
  理解:电子编辑实际操作的灵活性。
  应用:针对各种不同电视节目类型进行实际编辑工作。
  第六章 硬盘编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前面章节阐述了不同电子编辑方式的应用,详尽地讲解了编辑控制器的操作使用技巧。本章将进一步阐述电子编辑技术的发展——硬盘编辑技术即非线性编辑技术。重点论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原理及组成。详尽地讲解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
  要求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够自己搭建非线性编辑系统。掌握非线性编辑方法,灵活应用非线性编辑进行电视片编辑。寻找适合自己条件的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练习。参与编辑电视片的实践活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非线性编辑概述(次重点)
  识记:非线性编辑的涵义。
  理解:(1)非线性编辑的特性。(2)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的比较。
  应用:根据非线性编辑的原理,分析和正确认识电子编辑方式的发展变革。
  (二)非线性编辑系统(次重点)
  识记:(1)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2)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技术指标。
  理解:(1)不同档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性。
  (2)如何构建不同档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应用:根据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原理及组成要求,能够自己搭建非线性编辑系统。
  (三)非线性编辑操作方法(重点)
  识记:(1)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涵义。(2)非线性编辑的操作方法。
  理解:(1)不同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特性。(2)不同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应用范围。
  (3)不同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应用:掌握一、二种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
  (四)非线性编辑工作流程(重点)
  识记:(1)非线性编辑工作流程。(2)素材量化采集操作方法的具体步骤。
  理解:(1)非线性编辑工作流程的灵活性。(2)不同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应用: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非线性编辑工作流程是会不同的。
  (五)非编实操(一般)
  识记:(1)非线性编辑操作方法的具体步骤。
  理解:(1)非线性编辑操作方法的灵活性。
  (2)不同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会有差异。
  (3)不同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应用: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
  第三部分 实践环节
  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前面所列知识点均要应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用部分内容便是实践操作的纲要,下面两个实验更是本门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实践部分的代表,不能仅满足于这两个实验。实践环节是综合性环节,是在学习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后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加深理解理论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认真完成实践环节,多实践,多动手,多观察,多体会,多总结。
  试验一:电视对编实操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掌握电视制作设备的操作使用,锻炼动手能力。充分练习设备的各项功能。要求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熟悉制作电视节目的设备性能,熟练掌握编辑机的基本操作和菜单调整。
  二、考核的内容
  (1)分组操作使用编辑机、编辑完成片5分钟;
  (2)独立完成3分钟的电视片。
  试验二:视频非编实务与设计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通过给定命题,学生分组完成实际科目的创作,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的采集、素材管理、镜头剪接、特效处理、字母叠加、音频混合以及成片输出等操作环节。既能够独立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完成节目制作,也能够通过网络与他人共享素材协同工作。锻炼和加强学生在非线性编辑制作方面的自主操作和创新能力。
  二、考核的内容
  (1)学生独立编辑完成约4分钟的镜头剪接和特技合成事例,按照指定要求进行输出,并提交项目文件。
  (2)独立完成片长为10分钟的电视片(题材不限)。
  第四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电视数字制作技术》 孟群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例题和动手做一些练习,以便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5、注重实际练习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将所学知识充分利用到实践中,多体会,多观摩,循序渐近。平时多积累,并尽可能把想法付诸实践中实现。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单位要积极提供实践环境,实践内容,提倡实地实习式实践,并鼓励独立完成作品。教师应在实践中多指导、多点评。
  9、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1 电视节目制作概况 8
2 电视摄像技术 14
3 磁带录像机 5
4 电子编辑 7
5 对编实务 9
6 硬盘编辑 11
试验1 电视对编实操 24
试验2 视频非编实务与设计 30
总 计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本课程是实践考核课程。
  3、考核环境为:(1)非线性编辑工作站;(2)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 pro;
  (3)DV录像机;(4)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5)千兆网络平台。
  4、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终结性实践考核,考核时间为150分钟。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