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宗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四大宗教常识;宗教建筑的特点。可以通过教师讲解适当引导学生对宗教之间做横向比较或宗教内部不同派别做横向比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
1、佛教的传播、教义、经典、标记、供奉的对象、常用的礼仪、常见的佛事。
2、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教义、供奉的主要对象、主要称谓。
3、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教义、经典和标记、信奉的主要对象、主要节日和习俗、主要称谓及清真寺建筑。
4、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基督教传入中国简况、教义、经典和标志、信奉的对象、主要称谓、主要节日。
理解:
1、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2、清真寺建筑特点;
3、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第六章 中国的风物特产与烹饪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名茶、名酒、文房四宝、工艺画、年画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和其他风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识记:
1、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丝织刺绣品、茶叶的分类、中国传统名茶。
2、中国酒的分类、中国国家名酒、中药材、中成药
理解:
1、我国四大名绣、著名的文房四宝、 各类国家名酒的名称、产地、特点;
2、中国八大菜系的烹饪特点;
3、中国烹任风味流派的划分。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使用教材
《导游基础知识》,李文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列入本考纲考核知识点的,作为考核范围。
3、关于考试大纲中能力层次的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 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 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高层次的要求。
4、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本大纲所列的考试知识点均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本课程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值比例大致为:“识记”为10%、“理解”为30%、“应用”为60%。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应当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同一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的试题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切勿将二者混淆。
本课程考试题型举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
附录 题型举例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