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024
第一章引论
考核要求
(一)思维
1、识记:思维的基本特征。
2、理解:思维一语言的关系。
(二)普通逻辑形容的对象
1、识记:
(1)普通逻辑的定义。
(2)思维的逻辑形式。
(3)逻辑常项和变项。
2、理解:
(1)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2)逻辑常项在逻辑形式中的地位。
3、简单应用:
(1)从各种不同的具体判断和推理中,抽象、概括它拉的逻辑形式。
(2)识别各种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变项。
(3)根据判断和推理的不同逻辑形式列举出具体的判断和推理。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和意义
1、识记:普通逻辑的性质:工具性和全人类性。
2、理解:
(1)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2)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第二章概念
考核要求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识记:
(1)概念。
(2)概念的内涵。
(3)概念的外延。
2、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
1、识记:
(1)对概念进行三种分类的分类根据。
(2)集合概念。
2、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何种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1、识记:
(1)概念间的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2)属种关系。
2、理解和应用:识别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欧拉图
1、识记:表示概念间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欧拉图。
2、理解:判定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欧拉图是否正确。
3、简单应用:用欧拉图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推出指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
表示它们的关系。
(五)定义
1、识记:(1)定义。(2)定义的结构。(3)划分的方法。
2、理解:定义的三条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运用有关定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定义是否正确。
(六)划分
1、识记:(1)划分。(2)划分的结构。(3)划分的方法。
2、理解:划分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运用有关划分的知识分析个体的划分是否正确。
(七)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1、识记:(1)概念的限制。(2)概念拭目以待概括。
2、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简单应用:分析并确定某个具体的限制或概括是否正确。
第三章判断(一)
考核要求
(一)判断的定义和分类
1、识记:(1)判断。(2)判断的逻辑特征。(3)简单判断。(4)复合判断。
2、理解:普通逻辑不研究具体判断的真假,只研究各种判断的形式以及具有这些
形式的判断之间的真假规律。
(二)性质判断的定义和种类
1、识记:
(1)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的结构。
(3)性质判断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
(4)特称量项的含义。
2、理解和应用:把用自然语言表达的不规范的性质判断整理成标准形式的性质判断。
(三)性质判断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
1、识记:根据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确定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
2、理解和应用:
(1)根据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确定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
(2)根据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画出表示主、谓项外延关系的欧拉图。
(3)根据给定的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写出相应的真的性质判断。
(四)对当关系
1、识记:
(1)同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的对当关系:
(2)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
2、理解:由一个性质判断的真假确定其余三个同素材的性质判断的真假。
3、简单应用: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对当关系来确定给定判断的真假。
(五)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1、识记:A、E、I、O四种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
2、理解和应用:
(1)根据主项或谓项的周延情况,确定相应的性质判断的质或量。
(2)根据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画出相应判断主项概念和谓项概
念外延关系的欧拉图。
(六)关系判断
1、识记:
(1)关系判断。
(2)关系判断的结构。
(3)对称性关系。
(4)非对称性关系。
(5)反对性关系。
(6)传递性关系。
(7)非传递性关系。
(8)反传递性关系。
2、理解和应用:
(1)确定用自然语言表达的判断是否为关系判断。
(2)确定某个具体的关系属于何种关系。
第四章判断(二)
考核要求
(一)联言判断
1、识记:
(1)联言判断的定义。
(2)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2、理解:
(1)联言判断的逻辑特征。
(2)表达联言判断的各种自然语言形式。
(3)联言支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真值表)。
3、简单应用:根据一自然语言表达的某一具体联言判断写出其逻辑形式。
(二)选言判断
1、识记:
(1)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和逻辑形式。
(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和逻辑形式。
2、理解:
(1)选言支之间的并存关系与非并存关系。
(2)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
3、简单运用:
(1)根据语言表达的一具体相容选言判断或不相容选言判断写出其逻辑形式。
(2)根据给定的选言支的真值确定选言(相容或不相容)判断的真值;根据
给定的相容或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值,确定各选言支的真值。
(三)假言判断
1、识记:
(1)假言判断的定义。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2、理解: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
3、简单运用:
(1)判别自然语言表达的一具体假言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2)根据给定的前、后件的真值,确定一假言判断的逻辑值。
(3)将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转换成与其等值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或将一必要
条件假言判断转换成其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四)负判断
1、识记:
(1)负判断的定义。
(2)负判断的逻辑形式。
2、理解:各种复合判断的负判断与其等值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3、简单运用:
(1)写出给定的简单判断负判断的等值判断(含公式)。
(2)写出与给定的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含公式)。
(五)真值表的判定作用
1、识记:真值表
2、理解:运用真值表方法的步骤。
3、简单运用:
(1)运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一复合判断的逻辑值。
(2)运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两个复合判断是否具有等值关系、矛盾关系、反
对关系。
4、综合运用:运用真值表方法解应用题。
(六)模态判断
1、识记:
(1)模态判断的定义。
(2)各种模态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2、理解: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3、简单运用:
(1)判定给定的两个模态判断间属何种关系。
(2)已知一个模态判断的真(或假),推知其他三种模态判断的真假情况。
第五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考核要求
(一)普通话逻辑的基本规律
1、识记: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含义。
2、理解:
(1)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与各种逻辑形式的具体规则之间的关系。
(2)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二)同一律
1、识记:
(1)同一律的内容和公式。
(2)同一律的要求。
2、理解:
(1)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2)同一律的作用。
3、简单应用:
(1)根据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实际思维和议论中的逻辑错误。
(三)矛盾律
1、识记:
(1)矛盾律的内容和公式。
(2)矛盾律的要求。
2、理解:
(1)违反矛盾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2)矛盾律的作用。
3、简单应用:
(1)确定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
(2)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实际思维和议论中的逻辑矛盾。
(3)运用矛盾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一议论是否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