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讯 | 报考指南 | 数学 | 语文 | 英语 | 逻辑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综合辅导 | 考试心得 | 简章
 热门搜索:名师讲解 权威考题 免费试听 网校辅导 报考指南
《青年人网2008年GCT工程硕士考试语文资料全集》第一章
来源:优易学  2011-12-6 17:38:0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与邻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
  ⑤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⑥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权利。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重新获得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⑦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酌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⑧中日两国实际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
  ⑨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70年代初,毛泽东在对国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并号召第三世界各国团结起来,联合第二世界,反对霸权主义。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⑩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90年代初,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中国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现在,中国已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①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建立。
  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GCD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作用:团结了各阶级、各阶层力量;协助政府恢复发展经济,巩固人民政权;配合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①“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发生了变化,民主党派已变为劳动者的政党提出这一方针是为了团结可团结的力量,以扩大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标志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统战政策重新得到落实。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特点:“最广泛”:“两面旗帜”(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一个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而奋斗)。
  ③“一国两制”。背景: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委员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以在香港地区实现。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