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考试

08年法律硕士备考《宪法学》讲义第三章
来源:优易学  2011-11-29 15:39:2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

(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根本区别,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得以建立和运行的逻辑起点,因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念中最重要的环节。
(二)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通过民主选举程序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也就构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三)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
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主要通过两大途径来实现:一是由人大直接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些职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并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处于最为关键的环节。
人大制度的概念归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处于核心地位;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一院制,代表为兼职制,并设常委会为常设机关。

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全面地表现了我国的阶级本质,同政权制度最相适应;人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是国家力量的源泉;是我国国家机构得以建立、健全和国家政治生活得以全面开展的基础,是其他政治制度的核心,而且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表现:(1)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由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表明人大具有民意基础;(2)其他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表明它们也具有民意基础;(3)中央和地方机构职权划分的原则是遵循地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适宜性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上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因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由选民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各级人大代表必须对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负责,受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有权依法撤换自己选出的代表;人大代表必须深入选民中了解他们的意愿,及时向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报告自己的工作,听取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人大代表有权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和决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这就从制度上保证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利。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
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规定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力的统一。同时,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充分表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实现过程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
4.人大制度既能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能发挥地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大作为权力机关在机关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将国家机关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有序化,从而既保证中央统一行使权力,又保证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1.理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他各级组织的关系
(1)各级权力机关与党组织的关系。权力机关要接受党组织的领导,但党组织不能代替权力机关行使权力。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也就是坚持和实现了党的领导;党组织要为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保障。
(2)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即行政机关要真正接受权力的监督,对其负责,而不是在事实上权力机关受制于行政机关。
(3)权力机关同审判和检察机关的关系。既要保证监督关系,又要切实保证审判和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权力。
2.加强权力机关的自身建设。
(1)组织机构建设。增设委员会、加强乡镇人大机构建设、加强常委会的组织建设。
(2)制度建设。会议制度建设、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制度、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人大代表的视察与调查制度、人大代表的学习制度。
(3)成员素质的提高。通过选举和后期的学习提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试题排行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