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移动软交换的技术演进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全IP演进
2) R4版本的移动软交换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与R5(R6)/IMS共存发展
全IP演进
In-Stat发现尽管R4软交换核心网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承载网,但是大多数移动运营商更倾向于IP承载网,而非TDM和ATM。IP承载可以与WCDMA技术演进的趋势保持一致,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演进到全IP传输平台。In-Stat预测IP承载在移动软交换部署中的渗透率将会从2006年的15%上升到2011年的92%,如图3所示。
而且,IP承载将会有益于使网络更加扁平化,媒体网关不再需要层次化的网络结构,语音可以通过媒体网关进行端到端传输,而不再需要通过复杂的层次结构。另外,终端对终端的语音通信可以直接使用TFO(Tandem Free Operation)或者TrFO(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方式进行传输,以达到减少时延以及提高语音质量的效果。当采用TrFO时,媒体网关则实现了ATM交换的功能。
图3. 移动软交换IP渗透率趋势
此外,3GPP还设计了基于IP承载的R5版本的核心网,从ATM核心网整体转变为全IP核心网来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服务。R5版本中界定MSC服务器分解为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和呼叫状态控制功能(CSCF);该实体尽管处理多媒体语音控制,而不是语音呼叫控制,但是它仍然属于软交换的范畴。同时,SIP协议应用于MGCF,CSCF和其他媒体服务器之间,提供呼叫控制信令功能。
In-Stat跟多家运营商交流后,发现绝大多数的运营商认为IP承载功能是软交换是最重要的特性,它是向全IP的IMS网络演进的基础。
向IMS演进
在3GPP的R5版本核心网中引入了IMS,它能够为IP多媒体应用提供灵活的服务构架。但是R5版本中的IMS还是主要停留在全IP多媒体构架上面,没有太多具体的应用。在随后2004年12月冻结的R6版本中,IP多媒体应用范围在IMS平台上被扩充;跟R5版本相比,增加了计费系统的改动以及支持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
In-Stat认为,基于R4版本移动软交换的BICN演进与R5版本IMS发展是相对独立的,这两种技术版本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R5版本IMS是基于分组域(PS)来提供多媒体服务的,而R4版本的BICN是用来替代R99版本中的电路域(CS),因此,他们之间不是替代关系。R99版本的CS域演进到R4版本的BICN以及将R5版本的IMS引入PS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运营商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利用R4版本的BICN和R5版本的IMS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部署3G网络。
理论上来讲,IMS能够完全取消CS域,但是,In-Stat认为这个过程会比较长。目前IMS语音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在频谱利用率上,R5版本IMS要低于CS域;2)R5版本的IMS实时业务将会对IP技术的QoS提出很高的要求,并且WCDMA标准还没有定义RAN,PS,IMS节点的QoS控制机制,这将不能够保证从WCDMA到PS再到IMS承载层的QoS,因此实时业务的QoS只能够依赖承载层自身的QoS保证机制(如:MPLS)。如果R5版本的IMS不采取分离的IP承载网络,将会花费很长时间大规模的提供实时业务;3)R5版本IMS的终端对于IP地址,带宽和计算能力的要求使得手机成本大幅增加,而且R5版本的IMS终端远不如普通的WCDMA终端成熟。所有这些限制了R5版本的IMS商用部署。
综上所述,In-Stat相信R5版本的IMS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不会替代R99或者R4版本的CS域,而基于扩展性以及成本优势的考虑,R4版本软交换架构的核心网是一个短期内不可逾越的阶段。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