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市苍南县教育局围绕“苍南后发崛起,教育优先跨越”发展战略,全面实施“393”教育发展规划,促使苍南教育得到了均衡优质发展。目前,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中小学132所(含民办学校6所)。其中,小学68所,初中4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在校中小学生共125289人。小学平均班额43.84人;初中平均班额39.21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非苍南户籍8965人,占7.16%。全县义务教育在编教职工7875人。其中,专任小学教师4243人,初中教师3061人。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巩固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9.9%以上;三残儿童少年及新居民子女入学率均达100%。
一是教育政策优先落实。出台了《关于实施393计划,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决定》,强化了县政府是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2012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措施、时间表和路线图;2013年,县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工作写入了《苍南县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把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乡镇教育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乡镇政府积极解决各自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二是教育经费优先安排。该县自实施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以来,全县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面实施城乡义务阶段免费教育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坚持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倾斜。2012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比2011年增长了4.81%;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比2011年增长了6.96%、24.17%;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比2011年增长了23.54%、14.44%。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了“三个增长”。
三是办学条件优先改善。苍南县教育局用三年的时间,大手笔投入“校安工程”改造资金,全县列入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中的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355个校安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3.53万平方米,总投资39659.45万元。其中,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及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造工程项目达341个,建筑面积达30.13万平方米,投资达34198.45万元。启动新一轮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县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69所。2013年县财政局追加3434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添置计算机、校园网络、图书、科学和数学器材、小媒体、音体美等设备。全县每所义务教育学校都配有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全面实现“校校通”。
四是师资配置优先落实。新教师优先服务农村教育,近三年,该县从2596名毕业生中共考录了478名新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每年安排城镇教师赴农村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组织县域内67所义务教育学校采用“1+1”模式,即以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为主体,携手一所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同时奖励政策向农村教师倾斜,苍南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奖励优秀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绩效工资里实行农村教师津贴,每人每月享有60-400元不等的农村津贴;此外农村教师还享受县定农村教师津贴,根据地区不同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激励教师扎根农村。
五是教育公平优先保障。2012年,苍南县教育局全面取消义务教育捐资择校,全面实现“零择校”。进一步完善新居民子女入学登记制度,增挂公办新居民子女学校52所,占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38.24%。2012-2013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分别达90.6%和91.2%。全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均达到100%。全县有296位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在校接受教育,为55名没有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进行送教上门服务。近三年,享受爱心营养餐及教育券达71996人次,共资助金额2055.77万元。苍南县教育局连续6年开展教育“慈善月”活动,近三年共资助了6782位残障儿童和因病因贫面临辍学的学生,救助金额达到907多万元。开展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的机制,努力实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育公平。
六是教育特色优先打造。苍南县教育局推行“全员式”的高效课堂改革,相继制定了《苍南县高效课堂教学创建工程实施方案》和《苍南县义务教育阶段高效作业指导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课题化观课议课、套餐式团队研课、指导式谋课磨课、观摩式思课写课,构建平等、互动、和谐、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减负工作和高效课堂建设同步推进,已确定2个乡(镇)、4所中小学作为市级“轻负担高质量”联系乡镇和联系学校,确定20所中小学为县级“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学校。同时,积极推进学校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和品质。目前,全县试点学校已达24所。县教育部门、县文广部门、县文联、县电视台等联合连续12年举办的“春天颂诗”校园诗歌朗诵会,成为苍南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品牌。利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闲置校产,建设3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教育局先后共安排了8万多名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轮流到基地开展生产劳动、手工制作、拓展训练、爱国教育、环保教育、海洋文化教育等实践活动,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