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选领导 >> 基础知识 >> 政治知识 >> 正文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章
来源:优易学  2010-1-16 16:23:15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第五章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观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基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

  二、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1、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 人口因素: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3、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生产方式首先包括人们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去改造自然,以便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即生产力。而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发生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三、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是由各种复杂的意识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社会意识的构成,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不同的划分。
  1、 从社会意识的总体来说,可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2、 从社会意识的层次来说,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层次,表现为情绪、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的最高层次,表现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
  3、从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来说,可分为反映经济基础的、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反映经济基础的、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属于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
  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属于上层建筑。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条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能力。生产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基础,它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是第二性的。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都是经济基础。只有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表现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1、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
  2、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宗教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常称思想上层建筑。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是第二性的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