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近代中国社会是怎样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9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开始,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近代人民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制度,构成了中国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的起源,它的失败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人民大众是革命的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领导人民大众,是因为三个原因:
1、中国工人阶级高度集中,充分发挥了组织的战斗力作用
2、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三层压迫,严重性、残酷性极为少见,于是反抗性极强
3、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联系,容易与农民阶级联盟。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1、政治纲领: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国家的基本力量。
2、经济纲领: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
民主主义革命的土改总路线:(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改中应注意的两项基本原则:(1)必须满足贫农的要求(2)不要侵犯中农的利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种经济成分: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主导地位);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根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并,劳资两利。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
(四)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特点。中国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族自由。
2、 武装斗争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的道路:中国农村的特点,地广人稀。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式:农村是薄弱环节。
3、 武装割据: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时提出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在中国GCD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基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路线:包含两个联盟
(1)基本联盟:工农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2)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非劳动阶级的联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中国GCD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统一路线: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5、 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建设时期: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1)着重从思想上建设
(2)着重从组织上建设
(3)保持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的作用;党建设的主要形式: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主义。
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重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一时期的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什么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必然?
四、社会主义建设
1、怎样阐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八大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转变。八大提出的基本任务:我党将全力以赴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革命性的转折。
2、 怎么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有两类矛盾,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大量的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主题。
工业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周恩来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1946年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
五、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是最主要的,实事求是是中共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针对教条主义倾向第一次提出党的思想这一概念。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立足点,以自己为主,以外援为辅。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