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选领导 >> 基础知识 >> 法律知识 >> 正文
第五节、国家赔偿制度:一、国家赔偿法及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来源:优易学  2010-1-16 15:45:3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第五节    国家赔偿制度

  一、国家赔偿法及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一)国家赔偿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国家赔偿法是调整国家赔偿关系,确认国家赔偿责任,约束国家赔偿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赔偿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赔偿关系。所谓国家赔偿关系,是指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在国家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国家赔偿法的内容是国家赔偿行为和国家赔偿责任。

  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1994年5月12日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该法对国家赔偿的主体、归责原则、范围、程序及方式作了全面规定。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全面确立了国家赔偿制度。

  国家赔偿法具有以下作用:

  1.确认国家赔偿责任,规范国家赔偿行为。统一的国家赔偿法典使宪法中有关国家赔偿的条文变成实际可操作的具体制度,对国家赔偿的有关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予以规范,以真正建立起国家责任制度。

  2.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赔偿法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赔偿请求极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明确国家赔偿的范围、方式、标准和程序,一方面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弥补实体损害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其寻求赔偿提供可行的途径。可以说,国家赔偿法实际上是一部人权保障法。

  3.督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国家赔偿责任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否定,具有遏制国家机关违法失职、监督和控制权力的作用;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人员行便追偿权,有利于防止公务人员滥用国家权力。

  (二)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机关应当依照本法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国家赔偿法确定的归策原则为违法原则。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违法应指违反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这里的法律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等。违法的种类可以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等。违法的形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惟不作为必须以存在法定作为义务为前提。此外,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因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而致损害者,受害人有权请求赔偿。这种责任并非是适用违法原则,而仅仅是违法原则适用的例外。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