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力图建成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组织。在统一货币和市场之后,欧盟各成员国一致认为,为了协调和促进科技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各成员国科研产出率,发挥其潜力,欧盟应有统一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政策;2002年11月,欧盟正式启动第六框架研究计划,整合欧洲的科研力量,确定信息科技、纳米科技、航空航天科技、食品安全科技、资源环境科技为优先领域,支持跨地区、跨领域的研发活动,特别是联合企业的研发活动,建设欧洲研究区,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流动;2003年3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至2010年,欧盟的年科研经费总额将从目前的占GDP的1.7%提高到3%。
——俄罗斯力图重振科技大国雄风。进入新世纪,俄罗斯政府认识到,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应用研究与开发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决定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2002年,俄罗斯政府制定“俄罗斯联邦至2010年及未来的科技发展基本政策”,将发展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政策支持的首位,规定基础研究优先领域既要考虑国家利益,又要考虑世界科学、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要求根据科学、工艺和技术的优先领域开展最重要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解决国家面临的综合科技与工艺问题,为此,政府加大了科技投入,加强了国家调控,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发展科技创新队伍,并通过专项行动计划,支持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大力支持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科技、航空航天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韩国力图成为亚太地区的科学研究中心。经历了经济崛起和亚洲金融危机的韩国,深切认识到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1997年12月,韩国政府制定了“科学技术革新五年”计划,提出2002年政府对研发的投入达到政府预算的5%以上,从根本上改变韩国科技现状,提升韩国的科技实力;1998年,韩国政府发布“2025年科学技术长期发展计划”,力争2005年科技竞争力达到世界第12位,2015年达到世界第10位,2025年达到世界第7位,成为亚太地区的科学研究中心,并在部分科技领域位居世界主导地位;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韩国政府确立了科技政策调整思路,科技开发战略由过去的跟踪模仿向创造性的一流科学技术转变,国家研发管理体制由过去部门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科研开发由强调投入和拓展研究领域向提高研究质量和强化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变,国家研究开发体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由政府资助研究机构为主向产学研均衡发展转变;进入新世纪,韩国政府的科技投入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加,并确定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环境技术为重点发展的领域。
——印度力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实现其大国梦想。印度独立之后,一直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至1990年代,印度科技人员的数量已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进入新世纪,印度的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已经居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并且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空间技术和核技术;但是印度的科技发展并不均衡,特别是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科技领域,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印度的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也呈下滑态势,为扭转这一情况,2001年,印度政府制定了新的“科技政策实施战略”,大力支持空间科技、核技术、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海洋科技的发展,此外,还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以及一系列应用技术发展的重点,并计划未来五年政府的科技投入翻一番。
中国科技发展的对策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焕发出新的活力,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相比,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还相对落后。为了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当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在科技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和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爱国奉献、创新为民的科技价值观,还要树立“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发展观。坚持科技创新以人为本,依靠人才,创新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创新跨越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我国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不断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创新贡献;鼓励竞争,加强合作,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科技资源的创新效益;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和产学研分工明确而又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编制与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使我国的科学技术真正走在前面。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必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总体上部署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筹划我国科技总体布局和体制机制改革;要根据我国国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抓住事关我国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紧紧抓住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公益性科技创新,紧紧抓住世界科技发展的重大基础与前沿问题,突出重点,优先部署,集中力量,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要加强制度创新,发挥市场经济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原始性科学创新,加强战略高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加强科技产业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各级政府、企业、社会都应加强对科技的支持与投入,将对于科技的投入视为对国家、企业未来的最为重要的公共战略性投资;特别要使企业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而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使我国的科学技术真正走在前面。
责任编辑:c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