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公选领导 >> 笔试题库 >> 经济类 >> 正文
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题库(宏观调控)上
来源:优易学  2010-1-20 18:58:2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1、简述宏观调控体系。
【参考答案】
    国家对社会经济整体运行实施宏观调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由宏观调控主体、调控客体和调控手段三大部分组成。
  (1)调控主体。调控主体是指宏观调控由谁来进行,即由国家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政府。政府是宏观调控目标、任务、内容的确立者,调控手段的选择者,调控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宏观调控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
  (2)调控客体。调控客体是指调控对象或调控什么,即指国民经济活动自身,具体包括国民经济中有关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各种经济总量关系、一系列重大经济问题的政策、国民经济中的微观经济活动等。
  (3)调控手段。调控手段是指用什么方式方法调控,即指国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称,具体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手段为主,以法律手段为保证,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十六大提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促进经济发展。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4)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5)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6)公平的收入分配。
(7)国际收支平衡。

4、简述我国宏观调控目标的内容。
【参考答案】
  (1)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基本平衡。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最基本的目标。
  (2)保持经济、科技、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人口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将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污染也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环境问题是属于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效应问题,所以这个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问题必须由政府来解决。
  (3)保证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会严重影响整个经济的宏观效率和社会稳定。这个问题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在资源配置中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这种职能的体现。
  (4)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稳定地增长。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必须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的差距,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所以,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经济发展,力争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但这种速度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的,应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5)优化重大经济增长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对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合理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即使实现了经济总量平衡,仍然会出现某些产品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情况。
  (6)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社会成员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取得个人收入,会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节,协调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7)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对国内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关系重大,在国际收支平衡中,重要的是保持适度的外汇结存和外债规模。
  (8)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劳动力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又是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宏观间接调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①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
    ②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为主。
    ③由管项目审批、管钱、管物转向搞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2)计划指导原则。以经济为基础,抓好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大战略,及时为微观经济决策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计划发布等方法,为微观经济决策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集中和重点性原则。宏观调控要着重控制国民经济中的重点部门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部门、产业,如农业,交通、能源和重工业。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cyth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新帖